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永不解密 穿越兽世:兽人老公宠上天 萌宠兽世:兽夫,么么哒! 师兄个-个太无良 异界艳修 至尊仙帝 诸天的收藏家 现代小城隍 三界独尊 拜师九叔:开局觉醒太古十凶!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五十四集 太子回京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只在早晚。

武承嗣死后未久,武则天思及前仇旧恨,决意再伐突厥默啜可汗。乃点兵遣将,调集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北伐。

第一路军,以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第二路军,以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第三路军,以幽州都督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率大军十五万以为后援。

默啜闻报大怒,亦起大军南下,且先下手为强,入寇飞狐克之,继而复陷定州,擒杀刺史孙彦高,并屠城中吏民数千人。

武周三路大军皆惧,武重规等乃不敢前。

武则天恨极,乃以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诏改突厥默啜为斩啜,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代太子李显出征。

狄仁杰首次以宰相之职挂帅,既奉天子之命,乃毫无惧意,遂奏请右丞宋玄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

武皇太后准奏,并命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付以权宜行事威权。狄仁杰祭旗誓师北出神都,武皇太后亲自送出北门而回。

大军既发,武则天犹恐契丹、奚部及高句丽遗民与突厥联手,乃复擢升薛仁贵长子薛讷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以备辽东之敌。

薛讷受命谢恩,将行之时言于太后:今太子虽得复立,外议犹疑未定;陛下苟此恩命不易,则海内一心,外部丑虏不足平也。

太后深然其言,当即许诺,再也不信谄言,轻易太子之位。王及善请太子赴外朝升殿以慰人心,武皇太后亦听从之,更以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苏味道前后为相数岁,不理政事,只依阿取容为务,尝谓人道:“处事不宜明白,但摸棱两端可矣。”时人因此皆笑,谓之“苏摸棱”。

狄仁杰尚在征途,默啜可汗大施淫威,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自五回道还师,所过之处杀掠不可胜纪。

武周西道总管沙吒忠义等只引大军自后跟随,不敢逼近敌兵。及至狄仁杰率领十万大军到至,下令兼程追击,已不能及。

默啜由是大掠归还漠北,拥兵四十万众,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归附之。后突厥汗国由此达到鼎盛,甚有轻视中国之意。

武皇闻此甚惮,制令于都下屯兵,命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分领;同时制命狄仁杰罢其三军统帅,改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就此镇抚冀、幽之民。

狄仁杰便以天子赦旨抚慰河北百姓,原被突厥所驱掠为其帮凶者,不究其罪,悉命递还本乡,还归农田。并散粮运以赈贫乏,更修邮驿以济旋师。

又恐征讨诸将及朝廷使者妄求地方诸州供顿,乃亲为典范,自食蔬粝,严禁下属侵扰百姓,犯者必斩。

由此不到一年,河北战后创伤迅速平复,吏民皆安。

突厥默啜既离赵州,乃弃阎知微及其部下降官,使其还于南朝。

狄仁杰将其擒获,押送神都,武皇太后切齿痛恨,遂命寸磔阎知微于天津桥南,并使百官共射之,锉骨扬灰,夷其三族。

与阎知微同被诛者,另有摄司宾卿杨齐庄。

突厥顿兵在赵州城下之时,段志玄之子褒公段瓒久没于突厥,见时机难觅,乃邀杨齐庄俱逃。杨齐庄畏怯不敢发,段瓒先归,太后予以厚赏。

杨齐庄后至,帝命武懿宗鞫审,以其见风使舵定为通敌之罪,遂与阎知微同诛。既被射成刺猬犹未咽气,乃剖腹割心,投于地上,心犹趌然跳跃不止。

字幕:圣历二年,腊月二十五日。

则天女皇再赐太子李显改姓武氏,大赦天下。更以左台中丞吉顼为天官侍郎,右台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并为同平章事。

是时武后虽已决定传位于亲子,而仍坚持使用武周国号。正月丁卯朔,告朔于通天宫;壬戌日,以原皇嗣李旦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

自圣历元年始,武后设控鹤监以招纳男宠面首;次年正月始置监丞及主簿,首长称为控鹤监,以张易之兼任;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左台中丞吉顼、殿中监田归道、夏官侍郎李迥秀、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员半千皆为控鹤监内供奉。

员半千虽被遴选供奉,不以为荣,反以为耻。乃上疏切谏,声称自古以来从无此官之设,且内中所聚多为轻薄无行之士,由此请罢设控鹤监。

太后览奏不悦,左迁员半千为水部郎中。

画外音:设置控鹤监实为前代绝无,乃属一代女皇首举原创;且纯系武则天集聚男嬖,以娱晚年宫制机构。控鹤监内供奉官员,除向女皇提共男性温存,另一重要职能便是曲宴供奉,嘲戏公卿以为笑乐。内殿设宴,则由张氏兄弟与诸武侍坐,陪女皇玩榕蒲之戏,或说笑话取乐解闷。则期年之后,成为闹宴、赌博、酗酒、反常勾当及荒诞行径渊薮。

便在此时,有御史告发文昌左丞宗楚客,与其弟司农卿宗晋卿坐赃贿万余缗,府第居舍皆都逾制,是为谋逆之罪。

武则命人按察,证据确凿,乃贬宗楚客为播州司马,宗晋卿流配峰州,籍没其家。

太平公主特意往观其二人府第,叹谓籍没官员道: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耳!

二人空负才名,但为浮财牵累至此,实谓可怜可叹。

春二月己丑,太后巡幸封禅中岳嵩山,途经缑氏,位于洛阳东南七十里。乃登缑山之巅,拜谒周灵王太子晋之升仙太子庙,亲撰祝文,名《升仙太子碑》。

三日之后封禅于中岳,太后龙体不豫,遣给事中阎朝隐祷告于少室山。

阎朝隐得此恩宠,乃自请为牺牲,沐浴后伏于俎上,请代太后之命。此后太后之疾小愈,厚赏阎朝隐,复自缑氏还京。

便在此时,吐蕃国内发生政变,论钦陵伏诛。

当初赞普器弩悉弄即位之时尚幼,论钦陵兄弟用事,因皆有勇略,周边诸胡畏之。论钦陵于是居中秉政,命诸弟分握重兵分据方面,其中赞婆常居东部,为中国边患三十余年。

此后器弩悉弄逐渐长大成人,为夺权亲政,阴与大臣论岩密谋,欲尽除论钦陵兄弟。

万岁通天元年,论钦陵与弟赞婆大破王孝杰于素罗汗山,并私与武周议和,使器弩悉弄对其猜忌愈重。

适逢论钦陵出外,赞普便诈称外出会猎,召集禁卫亲兵,前往论钦陵驻地阿秦地区,擒执论钦陵在朝亲党二千余人杀之,复召命钦陵兄弟还朝。

未料消息走漏,论钦陵就此举兵,宣布自立,不再尊奉王命。赞普亲引军讨之,论钦陵部下不愿与赞普为敌,大都阵前倒戈,论钦陵最终兵溃自杀。

画外音:论钦陵乃吐蕃大相禄东赞次子,共有兄弟五人,长兄早亡,三弟分别为赞婆、悉多、勃论赞刃。三兄弟长期领兵屯戍边境,皆有才略。论钦陵为扩张国域,突袭占据吐谷浑故地,控制青海西部,名震西北,当世无二。唐蕃双方在青海农业区以西展开长期较量,钦陵不仅派弟赞婆长期镇守青海,且自己经常率兵活动于此,苦心经营半生。但争夺安西不果,要求唐朝撤出又被拒绝,终被郭元振离间之计所算,死于内讧夺权。

据敦煌藏文文献记载,论钦陵乃是常胜将军,平生未曾一败。先在大非川之战中一举打败唐朝战神薛仁贵五万大军,彻底控制吐谷浑国土,为吐蕃国势壮大,疆域扩张做出巨大贡献;后又接连打退李敬玄、王孝杰大军,保住吐蕃西南强国地位。

论钦陵不仅善于作战,而且能言善辩,极有远见卓识。

在素罗汗山大战之前,唐军统师王孝杰曾致书钦陵:吐蕃军旅如虎成群,又似牦牛列队,所计之数,吾亦相当。谚云:“量颅缝帽,量足缝靴。”我大军奋上国之威,犹如天降霹雳以击山岩,则岩石虽大,岂能当此雷霆之怒耶?

论钦陵览书笑道:我岂不知你只是一介武夫?又与我论甚譬喻,说甚谚语!

乃挥笔复书:我闻小鸟虽众,为一鹰隼之食;游鱼虽多,皆入一水獭之腹。麋鹿锐角虽多,岂能取胜?牛角虽钝且短,却足自卫。松生百年,一斧足伐;江河纵阔,一庹革舟可渡。青稞稻米长满坝上,却入于一盘水磨之中;星斗布满天空,一轮红日使之黯然失色。一星焰火,足焚高山深谷所有之木;一股泉水,源发山洪足漂坝上全部之林。虽满地土块,若使一石滚动,请观是其石破,亦或巨块粉碎?公之军旅实如湖上蝇群,为数虽多,不便指挥,便似山头云烟,对在下无足轻重也。吾之军丁虽少,岂不犹如一把镰刀,以割刈众草乎?牦牛虽大,以一箭之微射之,岂不能致死乎?

连篇累牍,类譬巧喻,妙语叠出。

论钦陵既已败亡,其弟赞婆在吐蕃立足不住,遂率其所部千余人退出青海东奔,到安西四镇,来降武周。

武皇太后在神都洛阳闻报大喜,遂命右武卫铠曹参军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为接应大使,率领精骑前往边境迎之,诏封赞婆为特进、归德王。

其后论钦陵之子弓仁亦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武皇复拜为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

冬十月,论赞婆等到至东都,参拜武皇则天大帝。武则天宠赏甚厚,使将其众共守凉州洪源谷。赞婆不久病卒,诏赠特进,安西大都护。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掠凉州,兵入洪源谷,将围昌松。

周将陇右诸军大使、西州都督唐休璟闻敌大至,不及调动大军,只引州中数千人御敌,两军遇于洪源谷。

因与众将临阵登高以望,见吐蕃军衣甲鲜盛,人欢马乍,部将皆有恐惧之色。

唐休璟知道众人有畏敌之心,反而大笑道:自论钦陵身死,赞婆归降我大周之后,吐蕃再无能战之将矣。今麹莽布支新领贼兵,不先练兵习战,反急欲曜武所威于我大周,故命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都从军。你等观其人马虽精,但皆不习军事,不足惧也。此实易与耳,不信便看吾为诸君取之!

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当者披縻。

终大破敌军,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而还。

唐休璟振旅还师,武则天亲迎于玄武门外,搞赏三军将士。适逢吐蕃赞普遣使前来请和,武皇因设宴款待来使,使唐休璟作陪。

吐蕃使节于席间屡次偷窥唐休璟,武则天问其缘故。蕃使奏道:洪源大战之时,便是此位将军,在战场上身先士卒,雄猛无比,杀我吐蕃将士甚众。今对面而坐,故欲求识之。

则天闻言大加叹异,对众臣道:一战便使敌人深记容貌,且怀敬畏,真将军也!

遂擢拜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

字幕:圣历二年,春二月壬辰日。

武皇太后以魏元忠为检校并州长史,充任天兵军大总管,北上以备突厥;娄师德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怀抚吐蕃降者。

是年八月,娄师德不幸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任上,时年七十岁。

武皇闻之大为悲悯,诏命舆尸返乡厚葬,追赠凉州都督,赠谥号曰贞。

此时武皇太后自觉春秋已高,担心身后太子与诸武不能相容,遂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爱女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诸侄及孙聚于一常,盟为誓文,许诺绝不相互残害;祭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

是年秋七月,命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以代会稽王武攸望。

当时王及善为内史,因见张易之兄弟仗恃武皇宠溺,每侍内宴时无复人臣之礼,便屡屡上奏弹劾,以为不可如此,长久以往,必致惑乱朝纲。

太后大为不悦,乃诏复道:贤卿年高老迈,此后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

王及善因此称病,请假月余不出,武皇太后乐得耳根清静,也就不问。王及善上疏致仕,请乞骸骨还乡,太后却又不许。

其后未久,武皇复下诏命,以王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并佐朝纲;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不称相职,罢为左台大夫;天官侍郎陆元方擢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相王李旦兼领检校安北大都护。

八月癸丑,突厥十姓中突骑施部乌质勒遣其子遮弩入见武皇,朝贡大周天子。

武则天遣侍御史解琬为使,前往安抚乌质勒,以及西突厥十姓部落。

突骑施乌质勒初隶阿史那斛瑟罗帐下,号为莫贺达干。然而乌质勒管理部众手段与斛瑟罗迥异,故此甚不相得。斛瑟罗向以用刑严酷着称,故其部众皆畏惧之;乌质勒却专以抚恤部民为能,故此远近诸部皆附。

自斛瑟罗入于周朝不敢再还吐蕃,其原先领地便渐为乌质勒所并。

乌质勒遂置都督二十员,各统兵七千,由此便有十五万之众;尝屯聚碎叶西北,其后攻陷碎叶,徙其牙帐居此。因遣子遮弩入见武周女皇,是为乌质勒与中国相通之始。

王及善拜为文昌左相仅有一月,便即抑郁病亡,寿止八十二岁。

武则天下诏褒扬,赠同凤阁鸾台三品、益州大都督,亦谥曰贞,与娄师德一并获此美号,并赐陪葬高宗乾陵。丧事已毕,遂以梁王武三思为内史,以代王及善之职。

当年九月,黄河涨溢泛滥,漂溺济源百姓庐舍千余家,河南诸州皆受其灾。

冬十月,参知政事、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奏请恢复学校,平反冤狱。其奏略曰:

宜令王公以下子弟皆入国学,不听以岐途仕进。又制狱渐繁,酷吏乘间杀人求进,赖陛下圣明,周、丘、王、来相继诛殛。狄仁杰、魏元忠升而用之,皆为良辅。伏望陛下弘天地之仁,广雷雨之施,昭洗垂拱以来罪犯,死者追复官爵,生者听还乡里。如此天下皆知昔之枉滥并非陛下之意,皆狱吏之辜,幽明欢欣,感通和气。

太后虽善其言,然而不能从其奏。

字幕:韦嗣立,字延构,郑州阳武人,纳言韦思谦之子,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

韦嗣立少举进士及第,出任双流县令,政有殊绩,迁莱芜县令。生母王氏对丈夫前妻之子韦承庆甚酷,多亏韦嗣立多为异母兄遮护。

母亲每次杖责承庆,嗣立必然解衣请代受杖,若母不许,辄私杖自身,母亲乃对承庆渐渐宽容。韦承庆后为凤阁舍人,以疾病致仕去职。

韦嗣立时为莱芜令,武皇召至京师,使代其兄职,即日拜为凤阁舍人。

突厥默啜屡次大胜武周之军,由此雄心大起,将欲复兴东突厥,兼并西突厥,以建迈绝前世历代可汗大功。

乃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兄骨咄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掌雄兵二万余人。又立己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之上,处于木昆等十姓之地,又称拓西可汗。

此时朝鲜王高藏前因与靺鞨谋叛,被流配而卒,其孙高宝元继为朝鲜郡王;武则天进授左鹰扬卫大将军,封忠诚国王,委其统摄安东旧户。

因高宝元已被汉化,不通高丽族风俗,事不能行。

圣历二年,又授高藏之子高德武为安东都督,以领本藩。自是高丽旧户留安东者渐少,分投突厥或靺鞨,高氏君长遂绝。

时有靺鞨部落首领大祚荣,本系高句丽族别种,世居辽东以北之地。高丽既灭,大祚荣便率家属及部族内徙,居于营州境内,依附契丹。

契丹首领李尽忠败死,大祚荣便无所依,复率部族东奔,至渤海之滨保阻筑垒自固。

武则天令契丹降将李楷固等讨伐李尽忠、孙万荣余党,军至渤海。大祚荣联合高丽、靺鞨之众以拒,李楷固败还。

自此以后,因契丹及奚族尽降突厥默啜可汗,东西道路皆为突厥所阻,武周朝廷军马便不能进讨辽东之地。

大祚荣由此托赖默啜庇护,遂率其众保有挹娄(今黑龙江宁安)故地,依据东牟山筑城以居。大祚荣骁勇无敌,且善用兵,靺鞨之众及高丽余民皆都渐渐归之。

由是自立为振国王,称靺鞨国,是为渤海靺鞨建国之始,未与中国通使建交。

圣历三年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罢相,降为特进、太子少保。

天官侍郎、平章事吉顼因有才干谋略,被武皇太后委以腹心。因与武懿宗在殿中争说赵州之功,互不相让。

吉顼身体魁岸,兼且辩才无双;武懿宗则身材短小伛偻,又拙嘴笨舌。吉顼占尽优势,于是俯视懿宗,侃侃而谈,声气凌厉,武懿宗眼涨面赤,难以招架,不能还口。

太后见此大为不悦,对内侍道:吉顼在朕前犹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

他日吉顼奏事,武皇怒道:卿毋多言!太宗有马名狮子骢,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请以铁鞭、铁楇及匕首三物降之,太宗且壮朕之志。今卿难驭,岂足污朕匕首邪!

吉顼惶惧流汗,拜伏认罪求生乃止。诸武揭发其弟冒官之事,由是坐贬安固尉。

吉顼拜辞武皇,涕泣言道: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

太后脸色转和,命人赐坐,然后问道:未知何言,尽管说来。

吉顼便问:合水土为泥,有争乎?

太后答道:无之。

吉顼又问:分其泥土,半塑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

太后又答:有争矣。

吉顼顿首道:然也。宗室、外戚各当其分,则天下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且又为王,他日必争,两不得安。

太后叹而不答,吉顼拜辞而去。

腊月辛巳日,太后更立故太孙李重润为邵王,其弟李重茂为北海王。此为平衡李、武二氏权力,无奈之举,其实已是积重难返,愈烈其争。

忽一日,武皇太后闲问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陆元方:宫廷以外,可有新闻轶事?

陆元方想起此前告密之风,于是答道:臣备位宰相,有关乎民生社稷及军国大事,不敢不奏报上闻;至若人间细事,则不足烦圣听。

太后听出其言外讥讽之意,由是大为不悦。来日设朝,遂罢陆元方为司礼卿,复改任太子右庶子。不久复转任文昌左丞,旋即因病去世,追赠越州都督。

圣历三年春,武皇下诏,以阿史那斛瑟罗号为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并封平西军大总管,使引本部族人镇守碎叶;又以吐谷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同时提拔狄仁杰为内史首相,以文昌左丞书巨源为纳言。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不胜其职,罢为太子宾客。

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武皇许之。

车驾本已启程就道,内史狄仁杰闻知,驰奔追至,跪于鸾驾之前力谏:佛者,乃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且山路险狭,不容侍卫,常言道君子不临险地,况陛下乃万乘之尊乎?臣谓非所宜临也。

太后思索片刻,诏命中道而还,并对众随从说道:无谓狄怀英所奏是否,以成吾朝中直臣之气可也。

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太后以为天象有变,是主灾异,忽觉御身不适。

因前曾暗使洪州僧人胡超调合长生丹药,所费巨万,至今三年而成,于是呈献内宫。武皇太后服之,复觉疾有小瘳,不由大喜,遂重赏胡超。

于是诏命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去除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次月,改控鹤监为奉宸府,仍以张易之为奉宸令。每于内殿曲宴,辄引诸武、张易之兄弟饮博嘲谑。又命二张与李峤等人修《三教珠英》于内殿,掩饰宴乐嘲戏之行。

武三思凑趣上奏,说张昌宗乃是当年登仙太子王子晋转世化身。

太后信以为然,遂命张昌宗身披羽衣吹笙,并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以颂之。又多选俊美少年,为奉宸府内供奉。

右补阙朱敬则谏道:陛下内宠有易之、昌宗,足矣。近闻左监门卫长史侯祥等明自媒炫,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职在谏诤,不敢不奏。

太后赞道:非卿直言,朕不知此。

彼时有汾州隰城人宋令文,虽起自乡闾,却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又多才多艺,富于文辞,且工书法,并兼力大绝伦,世称三绝。

唐高宗时,宋令文累官至左骁卫郎将,兼东台详正学士,在文坛士林中饶着声誉。其三子宋之问、宋之悌、宋之逊,皆都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艺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朝野佳话美谈。

三子之中,又属宋之问身材高昂、仪表堂堂,又得进士及第。

当时武则天实握朝政,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同时被召入内文学馆,不久又同入崇文馆充学士。

武后称帝,敕召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十余年间,宋之问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虽官职苦不甚高,但出入皆得侍从扈驾,礼遇尤宠,便为世人钦慕。

宋之问家世低微,更以此感恩耀荣。武后雅好文词乐章,宋之问更以巧思文华取幸。

时有宋之问外甥刘希夷,与舅年龄相仿,曾作《代悲白头翁》。写罢自我欣赏一番,愈读愈觉得意,适逢舅至,便请其予以品评。

宋之问看到外甥此诗赞不绝口,尤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因欲至宫中炫耀,以求武皇天后青睐,便求外甥将此诗让给自己,并许以来日厚报。

刘希夷起初答允,可不久之后实在难以割爱,却又反悔。

宋之问恼羞成怒,为将此诗据为己有,竟暗命家奴趁外甥熟睡之时,用土袋压其胸腹,将刘希夷活活闷死。可怜刘希夷才华横溢,死时未至三十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便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此诗,题为《代悲白头翁》;而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此诗,只将标题改为《有若思》,且将“洛阳女儿惜颜色”句中“洛阳”二字改成“幽闺”,其余内容一般无二。如此真伪并存,确实罕见。然因刘希夷此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首开玲珑唐诗先河,宋之问欲剽为己有,竟不可得。

有次武皇太后巡游洛阳龙门,一时兴发,即命群臣赋诗,看谁先成,赐以锦袍。

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赐以锦袍,众臣齐都称羡,于是皆都罢手。惟有宋之问有若不见,只顾下笔有神,不一时亦成,遂掷笔于案,脸现傲视群雄之色。

众人围拢,见乃是一首长诗,总二百余字,题为《龙门应制》。

众人读罢,因其文理兼美,左右无不称善。武后亦深爱此诗,遂命夺东方虬锦袍,复又转赐给宋之问。宋之问扈从武后朝会游豫,且奉承媚臣外戚宴乐优游,由此自甘堕落。

宋之问自从龙门夺袍,大感志事双得,形骸两忘。并不觉陷入二张、诸武及李唐宗室争权夺利政治漩涡之中。乃先任尚书监丞,又请入奉宸内供奉,以求为太后入幕之宾。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便召宋之问与杜审言、阎朝隐、沈佺期、王无竞、尹元凯、李适、富嘉谟、刘允济等人一起,预修文集。(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移动藏经阁 我是掌门 虚空极变 雪国的青梅四重奏 无上炼体 从小蛇开始进行异化 超越武极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走后门的飞升,那也是飞升! 天才狂女 开局与圣女双修,觉醒九阳圣体 诛仙之灵境世界命运交错 逼我重生是吧 风玲之声 修道至苦是人间 斗罗之灵珠神剑天麟 学阀之路 洪荒:我!玄门先锋!人教大将! 恒王 地球最后一名长生者 
最近更新神源录 绝域凡仙行 最强模拟,没有选项,全继承 后室之UT大酒店 万界执掌 魔起苍山 卡包峻的一生 神羽魅影 幻想怪能 性转:这个修仙界的男人不对劲 王者对弈 逆鳌传IV狼烟再起 马头墙下好柿成双 纯阳圣体 仙路迷途不思归 我的徒弟全无敌 法术大陆之幻象源起 综影视:从安陵容开启爽文人生 混沌鼎:女帝逼我做道侣 始于深渊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