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侠凶猛 永不解密 师兄个-个太无良 万界天尊 御妖至尊 楼上楼下 原神,长枪依旧 至尊仙帝 西游:开局获得十万年修为 弈战狂神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十九集 秦王受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武德九年七月,突厥入侵大唐。

颉利可汗自率十万人马袭击武功,唐朝京师戒严。颉利可汗继又兵攻高陵,尉迟敬德在泾阳迎战,擒获俟斤乌没啜,杀死一千多人。

尉迟敬德善于躲避敌将兵器,敌将马槊一齐刺来,始终不能刺及身上,并能于冲杀中夺过敌槊,回手刺敌。故此每当陷入重围,尉迟敬德总不会受伤。

齐王李元吉善于使用马槊,闻此不以为然,就命人去其槊刃,非要亲自比试。

尉迟敬德再三推辞不过,于是说道:殿下不必去刃,我亦可夺。

李元吉闻言怒甚,手执马槊驱马奋刺。未过片时,尉迟敬德空手连夺李元吉马槊三条。李元吉口中赞叹,却深以为耻。

只因秦王李世民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无可再封,便创造天策上将之职授予,史无前例,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地位仅次于自己与太子建成。

此时秦王府内人才济济,形成秦王党,足以与太子党抗衡。太子李建成心中不安,便与元吉共同谋划,必欲除去世民,并答应在自己即位以后,立元吉为皇太弟。

由是元吉与建成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

李渊晚年宠幸嫔妃很多,共产皇子近二十位,诸子之母争相交结年长皇子,以巩固自己母子地位。当时太子东宫及各王公、妃主之家,在长安横行霸道,主管部门不敢追究。

李世民从不讨好妃嫔,因而故嫔妃争相称赞建成、元吉,诋毁秦王世民。

淮安王李神通平定王世充有功,秦王分拨良田数十顷与之,以为奖励。张婕妤之父向高祖请求其田,高祖手写敕令赐之,李神通坚不肯让。

张婕妤向高祖告状,李渊发怒,责备李世民:难道为父手敕,不如你秦王教令耶?

又对左仆射裴寂道:秦王长期在外掌兵,受书生教唆,已非我原来之子矣。

尹德妃之父尹阿鼠在长安骄横跋扈,秦王府属吏杜如晦经其府门未曾下马,尹阿鼠家僮便将杜如晦拽下马来,棍棒交加,打断一根手指。

尹阿鼠怕秦王告诉皇帝,先让女儿向皇帝诬告:秦王亲信欺侮我家人。

高祖怒责秦王:我妃嫔家都受你左右欺凌,何况小民哉!

世民反复辩解,但高祖始终不信其说。

高祖在宫内举行家宴,李世民面对诸位妃嫔,想起母亲太穆皇后早死,没能看到父亲拥有天下,有时不免叹气流泪,高祖看到不悦。

各位妃嫔便趁机献谄:天下幸得平安无事,陛下只娱乐一下而已,而秦王总是流泪,是憎恨我等后母也。陛下一旦作古,我等母子必为秦王不容,皆被杀之耳!

高祖为此伤心,从此打消改立太子念头,对世民逐渐疏远。

太子党中,有中允王圭、太子洗马魏徵,劝说太子: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而殿下不过是因年长被立,没有大功可镇服天下。今刘黑闼兵力分散逃亡,剩下不足万人,又缺粮乏资,殿下应去攻打,以获功劳名望。更趁机结交山东豪杰,也许就可以保住太子地位。

太子从之,遂向高祖请求带兵出征。高祖允准,诏命太子任陕东道大行台,兼山东道行军元帅,黄河南北各州均受处置,有权随机行事,往征刘黑闼。

齐王李元吉见太子兵权到手,遂进言道:兄宜趁早除去秦王,我当替兄亲手杀之!

太子闻而大喜,点头应允。其后未久,李世民随从高祖前往元吉府第,元吉命护军宇文宝埋伏寝室,准备动手。李建成因谓有父皇同行,急忙制止。

高祖及秦王离去,元吉怒道:我是为兄长着想,故而行险,对我自己有何好处!

李建成也觉后悔,遂召募骁勇之士两千,充当东宫卫士,驻于东宫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又暗使右虞候率可达志联络燕王罗艺,调集幽州骁勇精锐骑兵三百人,安置在东宫之外各个坊市之中,以充东宫警卫。

结果被人告发,上报高祖。李渊怒责建成,命将可达志流放巂州。李建成不知悔改,复命亲信庆州都督杨文干私下募集勇士,送往长安。

高祖前往豳州仁智宫,命建成留守京城,世民与元吉随行。

建成率群臣送至城外,暗对元吉说道:安危大计,就在今年!

回城以后,又指使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赠给杨文干盔甲千副,以装备所募兵勇。

唐高祖至于豳州未久,便有宫中守卫统领密报送达,报说京都发生变故,告发太子指使杨文干起兵,意欲攻占京城,命自己以为内应。

高祖尚且不信,时有宁州人鄯州刺史杜凤举前来迎驾,也密报太子欲外联诸州刺史,欲起事夺位之事。高祖大怒,便借口别事,亲笔诏书传召建成前往仁智宫。

李建成心中害怕,不敢前去,议于东宫众臣。

太子舍人徐师谟劝道:今天子在外,太子不如干脆占据京城,发兵起事。

詹事主簿赵弘智急谏阻道:万万不可!今天子禁军及秦王府精兵,多出东宫所辖兵马数倍,且能征惯战之将皆在秦王幕府,岂可妄动!陛下此诏仅为试探而已,太子不如自免车驾章服,屏除随从人员,到仁智宫认罪,则天子疑心自消。

李建成听从赵弘智之谏,决定前往仁智宫请罪。离开长安之后,便将所属官员全部留在六十里外堡栅,只带十多骑进见高祖,伏地叩头认罪。因用力过猛摔出,几乎晕死。

高祖余怒未消,将其囚禁;并遣司农卿宇文颖,速去传召杨文干。

宇文颖来到庆州,却将内里实情皆都告诉杨文干。于是杨文干骇惧,只得起兵造反。

高祖怒不可遏,乃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为帅,灵州都督杨师道副之,合兵攻击杨文干,平其叛乱。一面又传召秦王李世民,商量此事。

李世民道:杨文干狂妄叛逆,其幕府僚属若是不从其反,应已擒杀之矣。若非如此,当遣将伐之。

高祖道:杨文干之事牵连建成,恐响应人数众多。你须亲自前往平叛,归来时我当立你为太子。我今老矣,不愿效隋文帝诛杀己子,以致父子相残。届时可将建成降为蜀王,其地兵力薄弱,难以造乱。若其能够事奉,你应全其性命;如其不肯,你要派兵捉拿,也甚容易。

秦王世民听罢,沉默良久,乃辞父引兵,前往庆州。

高祖担心叛兵突然发难来攻,便连夜率领禁军从南面出山。行未数十里地,太子东宫所属官员相继到来归降投诚,伏地认罪。高祖分派军队包围看守,才又返回仁智宫。

李世民率兵出发以后,李元吉与嫔妃轮番进宫替李建成求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设法解救太子。高祖心软,复又改变初衷,又让李建成回至京城留守。

杨文干起事之后,迅速攻陷宁州,驱赶劫掠官民出城,并占据百家堡。秦王引军来到,杨文干党羽便全部溃散,继又被部下杀死,以其首级及宁州城投降。

秦王命将杨文干传首京城,复又擒获宇文颖,就地开刀问斩。

杨文干叛乱既平,秦王振旅还京,高祖大为赞赏。其后秦王欲请领兵西击突厥,高祖将欲许可,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又进谄言,反说秦王击贼是假,拥兵自重是真。

这一日,唐高祖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使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三子随同,并命三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

李建成有匹胡马,性子极烈,且又最易欺生。太子故意装作友爱兄弟,将胡马交给李世民道:此马善跑,能越几丈宽阔涧。二弟且又善骑,何不一试?

李世民以为好意,便飞身上马,追逐野鹿。

那胡马忽然尥起后蹶,将李世民甩出数丈开外,脑袋撞向大石。李世民因见危险,急忙应变,身在空中,使个云里翻身,双脚落地,牢扎不动,距那巨石不到三尺。

那胡马奔跃而来,李世民再次上马,那马复尥,如此三次,终于驯服。

秦王得意,回顾宇文士及道:我生死系于上天,彼欲借此马害我,能得逞乎?

建成听到此言,乘机唆使父亲宠妃,奏于高祖:秦王自称上天授命,陛下岂不闻乎?

高祖大怒,遂将世民召至,厉色责道:真命天子乃上天授命,绝非人力谋求。你谋求帝位之心,何必这般急切!

李世民免冠叩头,流涕言道:请父皇将儿交付有司查讯,证儿从未说此等悖逆之语。

正说之间,适逢驿卒送来加急边报,报说突厥大兵入侵。

高祖这才息怒,转而劝勉李世民,让其复冠束带,命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并亲在兰池为二子饯行。

此后每当发生敌情,高祖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但在战事平息以后,对秦王猜疑却越发加重。秦王担心总有一天生变,遂命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以留后步。又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亲信王保等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崤山以东豪杰。

齐王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高祖命将张亮交付有司考察。不论有司如何勘问,张亮只是一言不发,朝廷最终只得开释,命其返回洛阳。

李建成见屡次诬陷秦王不成,便不耐烦,遂召世民过府夜饮,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酒方入喉,便即突然心痛,于席间吐血数升。

淮安王李神通闻讯而至,搀扶其返回西宫秦王府,并将此事上报天子。

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病情,敕令李建成道:秦王向来不善饮酒,从今以后,任谁不许再与其夜饮。

建成恐惧,诺诺连声。李渊明知太子图害秦王,因对李世民说道:首倡反隋之策,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卿之功劳。我本欲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况且建成年长,立为太子已久,羽翼已丰,并无大错,我也不忍心夺之。今见你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在京,定要发生纷争。我欲派你返回洛阳行台,陕州以东都归你主宰。另许你设置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未知可否?

李世民闻言大哭,以不愿远离父皇膝下为由推辞。

高祖说道:天下都是一家,东都与西都两地路程且近。朕若思念我儿,一纸诏命到达,你便可动身回来,不用烦恼悲伤如此。

李世民拜谢,次日准备出发。

建成与元吉复又议道:若秦王到至洛阳,拥有土地军队,便再也不能控制矣。不如将其留在长安,只一匹夫而已,谋之甚易。

于是使人密封上奏:秦王左右闻知秦王要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臣等观其秦王意向,恐不会再回长安矣。

又指使高祖宠臣入奏,以得失利弊说之。高祖便改变主意,秦王不能成行。

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不停诬陷世民,高祖信以为真,欲治秦王之罪。

时有礼部尚书吴兴长城人陈叔达字子聪,私奏唐高祖道:秦王大功盖世,为天下之望,不能轻易废黜。况其性情刚烈,倘加以折辱贬斥,恐致忧伤愤怒,一旦不测,悔之何及!

于是高祖醒悟,复又放弃惩处李世民想法。元吉请杀秦王,高祖不悦道:你二哥为我平定天下,功劳盖世,而所犯不着,以何借口杀之?

李元吉道:其平定东都洛阳后不返,散发钱帛以树私德,又违背陛下敕命,不是谋反为何!只要想杀,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哉!

高祖闻此,嘿然不应。

武德九年春,李建成复向李渊进谗:儿臣以为,秦王有不臣之举,皆仗房玄龄、杜如晦等为其羽翼,怂恿谋划之故也。只需将此二逐出秦王府,其乱自息。

高祖见说可以不杀秦王,当即准奏。

由是李世民心腹幕僚,皆被调往外地,府中只剩长孙无忌一人。房玄龄临出京时叮嘱长孙无忌,必要立即发动政变,否则秦王府众官诸将,皆必性命难保。

字幕: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颇有计谋,与李世民关系交厚。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及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长大。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之,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由此成为郎舅之亲。

唐高祖渡河经略关中,长孙无忌被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使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为李世民天策府核心成员。

字幕:房玄龄名乔,表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出身清河房氏。曾祖房翼曾为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曾任隋朝泾阳令。

由于家学渊源,房玄龄自幼便即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参军。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房玄龄竭尽心力,为秦王幕府筹谋军政事务。

此后秦王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只顾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谋士及骁勇善战良将举荐给秦王,量其才能安置在府。张亮倜傥有智,遂推荐为秦王府车骑将军。诸如薛收才思敏捷,李大亮有王陵、周勃气节,可倚大事;杜如晦聪明识达,有王佐之才者,皆经房玄龄举荐,得到李世民重用。

长孙无忌听从房玄龄叮嘱,乃与舅父高士廉密议,复联合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请其当即立断,发动兵变,诛杀太子与齐王。

李世民听罢,知道此言不假,但忧留下弑兄杀弟恶名,只是犹豫不决。

长孙无忌急道:殿下劝天子太原起兵之时,今岂忘之耶!

闻此当头棒喝,李世民不由一惊,起身谢过,就此意决。

便在此时,太子建成为夺秦王兵权,便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向父亲推荐齐王李元吉督军北征,又奏请抽调秦王府中精兵猛将,皆命随征,并计划在饯行之时伏杀李世民。

唐高祖皆都准奏,遂向秦王府发下调兵虎符。

李世民奉命,便知是太子及齐王釜底抽薪毒计,欲尽除自己羽翼之后下手。值此生死存亡之机,遂决定发动兵变,便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房玄龄还京,先来见长孙无忌,与其密议道:如今三王仇怨已成,一旦祸患暗发,岂只秦王府不可收拾,社稷存亡亦堪忧也。公为至亲,不如劝说秦王,宜效周公平管、蔡之乱,以安皇室社稷。存亡枢机,形势危急,皆在眉睫也!

长孙无忌听闻房玄龄之言,遂道:我思之久矣,只未敢言。明公此论,正合我心。

于是直入李世民卧室,以房玄龄之言告之。李世民闻此,便将房玄龄召入密议:公之所言,实为至论。但求先生教我,当以何策应之。

房玄龄:殿下功盖天地,本来宜承帝业;又能预知危机将发,正是上天暗助殿下也。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宜当机立断,望殿下休要疑惑不定。

李世民闻言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便在此时,门官入报:杜如晦求见。

话音刚落,未待李世民答言,门帘掀处,杜如晦已入房中。

字幕: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人,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隋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命为滏阳县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杀入长安,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法曹参军,而后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视为亲信。

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府人才济济,害怕对己形成威胁,遂奏请将其属官都调外任。

房玄龄进言李世民:府中幕僚多被迁往外地,皆无可惜。只杜如晦有王佐之才,殿下为镇一方,可以不用;但要经略天下,就非其不可。

李世民便即上奏,请将杜如晦继续留幕府。其后秦王西征薛仁杲,北讨刘武周、宋金刚,东征王世充、窦建德,皆命杜如晦随军参赞军事。

杜如晦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李世民据其判断准确出击,将各地反王一一消灭。

此时太子宫中,李建成、李元吉亦在密谋共议。

李建成:来日动手,弟以为可否?

李元吉:尚且不可。

李建成:却是为何?

李元吉:此时秦王府中,虽然智谋之士皆被调离外任,但尚有许多骁勇上将,以秦叔宝及尉迟恭最为勇猛,皆是万人之敌。那尉迟恭原为刘武周部将,且为人鲁莽少谋,兄长可不惜财帛,收为己用,以为内应,可保万无一失也。

太子信以为然,遂暗将一车金银赠送尉迟恭,并寄密书道:望得将军屈驾眷顾,以加深我等之间布衣之交。

未料尉迟恭经过许多年南征北战,早非昔日打铁莽汉,且颇向房玄龄学过几部经典,闻弦歌而知雅意,便亲笔回书婉辞:末将原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荒野小民。因遇隋末战乱不息、百姓流亡时局,长期沦落为盗,抗拒朝廷,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大恩,使在秦王府注册为官,只应以死报答。末将从未为殿下立功,不敢凭白接受厚赐。倘末将私与殿下交往,则对秦王怀有二心,是见利忘义小人也。殿下要此小人,又有何用哉!

李建成览书大怒,由此便与其断绝往来。

尉迟恭回复太子已毕,复入秦王府中,将其来书呈于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公对小王忠如山岳,即使赠金积斗,我亦知公必不移志。以后太子凡有所赠,公可坦然受之,况以此知其阴谋,不亦善乎!今拒其贿,祸事即将临矣。

果然此后不久,李元吉便指使勇士夜间前来行刺。尉迟恭提前得知,却将门户大开,自己安然高卧榻上。

刺客当夜屡次进院,终究不敢入室行刺,天亮之前便即远遁。

李元吉闻报愈怒,遂向高祖再进谮言。高祖命将尉迟敬德关进诏狱审问,欲将杀之。李世民连夜入宫,再三求情辩解,尉迟恭这才得以幸免。

李元吉一计不成,又诬陷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请将程咬金外放为康州刺史。程知节却不奉命,因对李世民说道:我若离京,殿下怎能久哉!臣誓死不离京城,望殿下及早定策。

李元吉又以重金诱降右二护军段志玄,段志玄亦不肯从命。

由是秦王府中诸将皆感危险逼近,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人日以继夜,轮番劝说世民立即行动。

字幕:侯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旬邑)人,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

侯君集早年为人浮夸,学弓箭不会,却号称自己勇武。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许多军功,渐被秦王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谋划,受封为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李世民虽然意决,但仍遣心腹前往灵州,向大都督李靖、行军总管李积问计。数日之后,心腹快马驰回长安,向秦王呈上李靖及李积二人联名回书,只有四字:天变乃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位于天空正南午位。

太史令向天子奏报:天象有异,京都将生大变!

高祖大惊,忽报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内侵,突入长城边塞,包围乌城。

李渊道:天变应验恁速!

太子李建成闻说天变,暗道:时机至矣!

便奏请宜使齐王李元吉急速出兵应战,并请与秦王世民出城犒师。高祖当即准奏,于是派将:命齐王元吉为行军大总管,督率右武卫大将军罗艺、天纪将军张瑾为左右先锋,率众将引军十五万,出京援救乌城。

李元吉当殿点将,请命秦王府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及右三统军秦琼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更请检阅挑选秦王帐下精兵,以增强军队实力。

高祖李渊不知是计,皆都慨然准奏。

散朝之后,齐王便至东宫,与太子建成密议来日请秦王至昆明池饯行,如何斩杀秦王细节。时有东宫率更丞王晊,乃为秦王李世民眼线,听到二王密谋,急潜至秦王府来。

李世民:卿于此时前来,必是太子将有动作?

王蛭:正是。太子与齐王议定,来日昆明池饯行,暗伏勇士于帐幕之中,将殿下杀死,复将尉迟恭等人悉数坑杀,一个不留!

只听脚步声响,长孙无忌等人出于屏风之后,皆道:殿下再不出手,则为人鱼肉矣!

李世民叹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欲使其先发,祸起后举义伐之,不亦可乎?

尉迟恭嚷道:人之常情,谁愿去死!今我等誓死侍奉殿下,上天授意也。祸事将发,大王却仍说后应!若殿下不用我等,臣请逃身荒泽,以免拱手任人宰割!

长孙无忌接言道:敬德之言是也。主公不听,大事必败。臣亦请随其遁迹山林!

秦王道:小王适才所说,列公何不议之?

尉迟恭:殿下如此犹豫,是为不智;临危不能决断,是谓不果。况殿下所畜八百勇士,今都已进入宫中,披甲援兵以待。势已至此,殿下又焉能制止!

长孙无忌:齐王乖戾,终究不肯事兄为主。臣近闻护军薛实曾对齐王道:“大王名字,合则为一个唐字,终究要主宰大唐社稷。”齐王喜道:“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则就易如反掌矣。”今其与太子合谋未已,就已有相杀夺位之心,又有何事不敢为!若使其如愿以偿,天下能复为大唐所有乎?以殿下之能,擒其二人如拾草芥;怎可为守匹夫兄弟小节,而忘国家社稷耶!

高士廉始终不言,此时忽然问道:殿下以为,帝舜为何等样人?

李世民猛然一怔,顺口答道:圣人也。

高士廉笑道:若帝舜疏井之时,未能躲过父弟落井下石,便为井中泥土矣;复涂饰粮仓之际,若不能逃过父弟仓底放火,又为仓上灰烬矣。其身既灭,又谈何泽被天下,法传后世哉!故帝舜曰:“小棒则忍,大棍以逃。”概是帝舜所谋,乃天下大事也。

李世民听罢不语,命人算卦以卜吉凶。张公谨从外而入,一脚便将龟壳踏碎,叫道:占卜是为决疑难,今事无疑,占卜何来!若卜而不吉,则便止行大事耶?

便在此时,房玄龄与杜如晦来到,皆作道士装束,自角门秘入秦王府中。秦王见而大悦,于是意决。诸将则如众星捧月,请房、杜二人上坐,共议行动细节。

与此同时,太史令傅奕秘密奏本被呈入宫,上面只有一行字:金星白昼现于秦地分野,是秦王拥有天下征兆也。

高祖大吃一惊,便立宣秦王入宫,将傅奕密奏示之。

李世民见此如何不惊?但只心慌一瞬,便顺势跪倒在地泣奏:太史令向与太子交厚,此必又是诬陷儿臣之计。儿臣并无丝毫冒犯及得罪太子及齐王之处,其二人却屡次陷害儿臣,是欲替王世充、窦建德等辈以报血海深仇乎!今儿臣既含冤而死,永离父皇,若魂魄归于黄泉,见到王世充诸贼,亦实为耻甚!

高祖闻其辨状,忽忆及秦王诸项盖世大功,不由大生惭愧悲悯之心,凝望世民良久,乃温言答道:朕明日便审问此事,你应及早入宫,前来见朕。

秦王再拜而起,大哭离去。

当时却有掌扇宫女燕儿,将秦王所奏告知张婕妤,一五一十,纤毫不漏。张婕妤暗中交好太子已久,便密遣侍女前至东宫,复告与太子。

李建成未料有此突变,暗恨太史令一封奏疏,便将自己于饯行席间擒杀秦王计划打乱,于是急召四弟元吉前来商议。

李元吉说道:既然父皇起疑,我二人当整兵以待,托病不朝,以观察形势。

李建成却道:是何言也!天使若来,其谋立泄,焉可就此举兵造反?且宫中禁军防备已很严密,我二人当先入朝,见机行事。

元吉从之,于是二人决定先入大内皇宫,逼迫高祖表态,明典秦王之罪,当众问斩。

不料此时宫城北门禁卫总领常何,名为太子亲信,实为秦王间谍。当时长安宫城北门又称玄武门,卫队已经倒向秦王,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却都茫然不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天色未晓。

秦王李世民便依房玄龄及杜如晦之计,率引本府群僚,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五鼓破晓之后方才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高祖此时已经升殿坐朝,召集重臣皆至,准备查验天象示变之事。(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寻常书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极品桃运村医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王直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移动藏经阁 疯狂升级系统易天云 虚空极变 雪国的青梅四重奏 超越武极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走后门的飞升,那也是飞升! 万界保险公司 医香 神魔天航 综漫之警官桑的位面旅行 天才狂女 开局与圣女双修,觉醒九阳圣体 暗夜寒尊 逼我重生是吧 风玲之声 我的宝可梦实在太努力了 学阀之路 恒王 地球最后一名长生者 
最近更新神源录 绝域凡仙行 最强模拟,没有选项,全继承 后室之UT大酒店 万界执掌 魔起苍山 卡包峻的一生 神羽魅影 幻想怪能 性转:这个修仙界的男人不对劲 王者对弈 逆鳌传IV狼烟再起 马头墙下好柿成双 纯阳圣体 仙路迷途不思归 法术大陆之幻象源起 综影视:从安陵容开启爽文人生 混沌鼎:女帝逼我做道侣 始于深渊 人屠女帝狠人?暴击返还秒变温顺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