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惊雪

首页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调教女王 大唐双龙传 大宋的智慧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兵锋无双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惊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全文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下载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八十七章 会通河,任城会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明的商人都是贱人,这是士子与权贵的看法。

说来也奇怪,许多官员看不起商人,却总喜欢伸手在商人那里索要好处,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犯贱。

大明的官员欺负商人,那自然是有手段的。

什么无证经营,什么消防不到位,什么吐痰卫生不合格,那都是后来人“有法可依”的手段。不过在古代,欺负个商人,完全不需要什么律条……

比如你卖盐,没在规定的位置,罚款。在规定的位置,没摆好货物,罚款……

比如今年出现了灾荒水患,你作为商人大户,不吐点血怎么行,至于吐一碗血还是五碗血,那全看你的觉悟了。

觉悟低的,通常都是没好下场的。

甚至于这个商人生了病,一些当兵的都会找到家里来,说你这个病很可能会“染及其他,祸及千军”,然后总结一句:

你没救了,我们需要把你埋了。

为了不被一个喷嚏害死,只好拿钱消灾。

还有,今天知县过生日,你要不要表示下?

哦,明天知府也过生日呢,对了,某月某日是皇上生日,咱这地方虽然贫瘠,但也需要表表忠心不是,你多准备点……

想要捞钱,有的是门道。

虽然晋商中看似只有侯家有着直接的官府背景,但事实上,每一个富商背后都有着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而在这些关系网中,趴着的是上至知府,下至衙役的吸血虫。

不过有些大官是不好收买,也不好结交。

但越是有不好收买的主官,就越是有容易收买的属官,这看似是一个悖论,却真实存在。

从这两封信起,常百业才算是真正接管了常家的大小事务,因为关系,是商人经商最核心的内容,远比货物更核心。

太谷距太原只有一百二十余里,两日时间足够了。

当常百业带掌柜、匠人、伙计离开太谷的时候,衍圣公孔讷刚刚抵达任城。

今日任城,可谓“盛况”空前。

原本应该端坐于上的兖州知府郑刚只有靠边站的份。

山东都司耿炳文、按察使陈瑛、工部侍郎宋礼、衍圣公孔讷,这些官员论官职或身份,可比小小的知府更为厉害。

就连素日里不怎么活跃的鲁王府,今日也派出了长史王凡。

在众人分清官位高低之后,便安排衍圣公孔讷与都司耿炳文上座,其他人配坐一旁。

这种安排也合情合理,毕竟按察使只是三品官,都司是正二品官,再说了,耿炳文身上还有一个长兴侯的爵位,与衍圣公高坐,也是合适的。

至于其他人,则没有这个资格。

陈瑛解释道:“布政使大人坐镇济南,无法亲临,由右参议李宗寿代理此间事。”

李宗寿走出,恭恭敬敬给各位大佬行礼,然后说道:“下官定会将此番集议详情,传报布政使大人。”

宋礼见人已齐聚,便不再耽误,目光扫过众人之后,便清了清嗓子:“疏浚会通河是朝廷大事,百官瞩目,皇上挂牵,绝不能容意外中断。虽一应筹备已然开始,各地民工纷纷赶至,部分河道已是动工,然有些问题还需给大家明说一二。”

衍圣公孔讷一脸疲容,扯了扯嘴角:“宋大人还请直说,我等定会遵照。”

孔讷现在已经没了往日威风与豪情,从劝说百姓莫要服从朝廷征调,抵制修河,到鼓励百姓服从征调,参与修河,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衍圣公府彻底“翻车”。

民间百姓对于衍圣公府的看法很多,一些人认为衍圣公府抛弃了百姓,彻底站在了朝廷那一边,甚至还有一些民谣传出:

衍圣公,坐在墙头,风来了,看向东,好一阵风。

衍圣公,坐在墙头,风来了,看向西,好一阵风。

……

衍圣公,好郎中,翻书也靠风。

孔讷听闻之后,几次都想要撞墙寻死,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想不开的时候,身边总有一帮人拉着,多少天都没找到好机会。

面对朝廷的任命,孔讷不是没想过拒绝,没想过推辞。

可朱允炆这个皇帝不是一个容易商量的人,如果衍圣公不与百姓“为敌”,那就是与朝廷为敌,朝廷虽然不好废掉衍圣公这个爵位,但换个人来继承这个爵位还是可以做到的……

衍圣公这个铁饭碗虽然是曲阜孔家的,朝廷拿不走,但具体是谁端着这个铁饭碗吃饭,那不过是一封圣旨的事。

你孔讷若不听话,没关系,你儿子孔公监也成年了,人事更迭,好操作的很。

若你儿子也不听话,还是没关系,反正你儿子还有儿子,虽然还没断奶,话也不怎么会说,但他也是有资格当衍圣公的。

重压之下,骆驼都得趴着,何况是孔讷。

行人司的警告与朝廷不容拒绝的文书,让孔讷不得不点头,成为协助朝廷疏浚会通河的“主力”,最让孔讷吐血的是,朝廷在宣传方面,极力扩大衍圣公府的影响,总而言之就一句话:

疏浚会通河的监工是衍圣公,如果有人欺负你们了,那就是衍圣公欺负了你们。

为了衍圣公府的金字招牌,孔讷不得不从曲阜走出来,来到任城参加这一次关键的“会议”。

宋礼严肃地说道:“疏浚会通河需要三十万匠人与民工,这些人如何调配,衣食住行,朝廷都需考虑在内。户部早已调拨了大量粮食进入山东,沿会通河设置了三十座小型粮仓。按理说,民工吃饭不成问题,可事实并不如此。蔺芳,你来给诸位大人介绍下情况。”

蔺芳走出,展开一份文书,高声读道:“三十座小型粮仓,每一座粮仓存放一千五百石粮食,可维持一万人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口粮。户部交割地清清楚楚,然近日工部人员察访时,却发现尚未启封的三座粮仓竟空了一半,巡查所有粮仓,账务均对不上。”

“深究下去,则是粮仓之人监守自盗,以朝廷粮食牟利,发放一石粮食,账本记载两石甚至三石。民工吃不饱饭,却还要继续干苦力。而一些官员却得利之后,弹冠相庆,夜夜笙歌!这些事绝非小事,若不能彻底杜绝,将成大患。”

按察使陈瑛紧锁眉头,这会通河尚未完全开工就出现了这等事,那开工之后,舞弊贪污岂不是更多?

平日里地方官员贪一点,拿一点,欺负下百姓没什么大事,可这里将汇聚数十万百姓,一旦引发百姓怒火,顷刻之间就是三十万“红巾军”,元末旧事重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陈瑛猛地拍案,厉声道:“这等贪腐小人,官场败类,当行以重罪,以儆效尤。按察使司与地方衙门,应对此等贪腐官员罪加一等,该处以杖刑的,发配三千里,该发配的,当斩首示众!”

耿炳文不说话,他是管卫所的军事长官,他出现在这里,只是作为后盾力量,是告诉所有人,一旦出了乱子,都司会发大军戡乱,具体其他事务,他并不想参与。

倒是衍圣公孔讷惊出一身冷汗,这事情闹大了,民工会将这笔账先记在衍圣公府身上,然后才是朝廷,事关衍圣公府的颜面与根基,孔讷也顾不得什么礼仪,起身怒斥:“朝廷屡次下令做好监察,户部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都在做什么?此事竟由工部发现,可见户部、都察院并没有认真行事,依我看,不仅要严惩贪腐之人,还需处置相关给事中、御史!”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周德脸色更是阴沉,因为他便是都察院负责会通河的主官。

这段时间都察院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征调民工、匠人身上,查看是否有地方盘削百姓,借征调名义,强拿强要,忽视了粮仓这一块。

现在问题出来了,衍圣公竟然想要拿都察院与户部开刀,这可就是赤裸裸地打脸了。

可问题是,周德还只能站着被打脸,连一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

毕竟,失职是事实。

宋礼有些头疼,虽然说疏浚会通河即有山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史司、衍圣公府、兖州府、都察院、户部等等参与,但真正为这件事担负主要责任的,还是工部,是他宋礼。

问题闹大了,其他人会倒霉,他宋礼也一样逃不了。

出于大局,宋礼横下心来,厉声道:“都察院与户部人手毕竟有限,又分散于各地,并没有参与到粮仓监察,此事追查都察院的职责为时尚早。依我看,为安抚民心,应将害群之马,当着百姓的面砍头,以警告所有官吏,朝廷在这件事上,绝不允许任何问题发生!”

“想要贪民工的口粮,想要拿民工的钱钞,想要欺辱殴打民工,那就让他们试试!谁伸手,断手!谁伸头,杀头!绝不姑息!”

满含杀气的话,令所有人震惊。

这就意味着,谁想要趁会通河大工程捞一笔,那就可能将自己陷进去。可历来河防工程都是发财的好机会,这次就真的能杜绝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逍遥人生 宋檀记事 恰似寒光遇骄阳 名门艳旅 田野花香 重生之神级明星 限制级末日症候 都市花缘梦 黄庭仙道 永不解密 后宫春春色 清穿皇妃要娇养 汉乡 深空彼岸 明末传奇 诸天的收藏家 谍网 我家古井通武林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血火河山 重生南非当警察 魔妃快投降 大明:朕杀敌成神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红楼之薛霸王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最近更新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 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 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 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 请,卸甲!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 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故事连连看 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 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魂穿之打造盛世 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 飞鹏同风起 穿越民国纨绔少爷的温柔乡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惊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下载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