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

然籇

首页 >> 倾宋 >> 倾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男儿行 江山美色 富贵小丫鬟 将军好凶猛 四季锦 奋斗在红楼 红色帝国1924 
倾宋 然籇 - 倾宋全文阅读 - 倾宋txt下载 - 倾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86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大明永乐二年,八月初。

山西行省,太原府。

山西地处北方,虽然夏天还没有过去,但是已经不是那么闷热干燥。从北方草原而来的风吹散了夏天的炎热,为空气中更添加一丝凉爽,并且还无形之中预示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更加寒冷。

这已经是大明自三月末开始北伐之后的第四个月,天下大势相比于北伐刚刚开始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明军收复幽燕之后,蒙古军队全线撤退,原本在沁水和明军主力对峙的蒙古主力大军,沿着太原府一线北撤,并且很快放弃了原本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的石州、太原府一线,于雁门关和岢岚水一带布置兵力。

而原本兵临雁门关的天武军,见到蒙古主力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自然也向北撤退至大同府,不再对兵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蒙古雁门关守军进攻。因为夏天临近,军队一旦出战,一来士气不高,二来对于粮草、暑药等要求甚高,所以无论是明军还是蒙古军,这一个多月来一直处于对峙状态,明军不动,蒙古军自然更没有出动的意思。

说到底明军将士多数都是来自南方,对于这炎热天气还有抵抗之力,蒙古军队都是草原上长大的,这样的天气下作战,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舒服。在蒙古压着南宋打的时候,蒙古军队一般是不会在夏天主动出击的,甚至就算对手换了大明,蒙古的几次主动出击,也都是在冬天。

继续拖下去,单单从天时来看,自然对蒙古有利。

但是从整个大局来看,就不好说了。

明军收复太原府也有半个多月,随着各级官吏的入驻,整个太原府已经恢复到一个州府应该有的状态之中,街道上原本紧闭的商铺也都陆续开门,而随着南方商贾的进入,茶馆、酒楼、瓦舍以及青楼等场馆更是如雨后春笋,接连不断的冒出来。

太原府到底是行省首府所在,也是上千年来这山西一带不变的核心,所以短短半个月时间就重新恢复了原本的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而林立的商铺更是鳞次栉比。

“前面让开!”街上传来一声大吼,紧接着是狂风暴雨般的马蹄声。

太原府毕竟是现在大明东路北伐大军驻地,更是皇帝陛下行在,所以来往军情传递都是快马加鞭在街道上疾驰,所以当地的百姓也都已经熟悉了这样的场景,纷纷向两侧避让,甚是娴熟。

“孩子,我的孩子!”就在这时,路边突然传来一声尖叫,一个女人飞快的冲上街道,一把抱住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的孩子,那孩子似乎也被这眼前飞速逼近的骑兵吓傻了,只是哭泣,却死活不动弹。

眼看骑兵就要撞上孩子,那妇女无奈之下死死咬牙将孩子护住,就算是撞也是先撞她。周围的百姓此时也显然注意到了这街道中央的母子两个,顿时发出一声声惊唿,但是这惊唿声中更多的是惋惜。

大明军纪严明,即使是在这屯驻诸多大军的太原府,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多少违法乱纪的行为,就算是偶尔有几个,军中都是作出严肃处理,甚至还多有公开行刑,以给百姓一个明确而公正的交代。这也是为什么太原府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原来的生机,毕竟有大明强军保护下的太原府,就算是再胆小的商贾百姓,也对其安稳有信心。

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明军的骑兵是不可能这样在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十有**是因为十万火急的军情,或者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所以明军将领才着急到府衙去。也就是说这一队骑兵着急赶路的背后,很有可能牵挂着数千甚至数万大军的胜负,更牵挂着整个山西数十万百姓以及无数城镇的生死存亡。

百姓们都明白这一队骑兵是有重任在身,而且是事关大家生死的重任,所以也都会主动避让,现在这一对母子冲到街上,就算是被骑兵冲撞了,也只能怪她们倒霉。

看着越来越近的战马,那母亲也是紧紧闭上眼睛,将自己的孩子护在身后。只不过过了良久都没有声响,她方才诧异的重新睁眼,却发现当先的那名骑兵在她面前正正勒住战马,骏马人立而起,马蹄就在她的头顶上晃过,旋即重重落在一侧地上。

“不要命了?!”领队的年轻将领厉声喝道。

而他身后的骑兵也都是如法炮制,纷纷停住战马。

周围百姓顿时爆发出喝彩声,显然也被这一队明军将士出色的马术震惊到了,更为这一对母子能够在这奔驰战马面前保住性命而感到庆幸。

“军爷,奴家这”那母亲显然也是受到了惊吓,浑身颤抖死死抱着孩子,已经语无伦次。

“退下。”骑兵当中突然传来淡淡的命令,那尚在暴怒中的骑兵将领怔了一下,旋即向后退了一步。而一名身披银甲的年轻人大步走到母子面前,蹲下身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小脑袋,那小孩显然也意识到自己安全了,停止了哭泣,只是瞪大眼睛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个陌生人。

“拿去买两个糖葫芦吃吧。”年轻人从怀里掏出来一小把碎银子,递给孩子母亲,“让孩子受了惊吓,十分抱歉。”

孩子母亲也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军爷竟然如此和颜悦色,当即惶恐的连连摆手:“孩子不懂事,耽误了军爷,还请军爷万万不要见怪。军爷们为了咱们百姓,在前面浴血奋战,咱们就算是再没有良心,也不能要军爷的钱财,还请军爷务必拿回去。”

年轻人怔了一下,旋即扯过孩子母亲的手,将一块碎银放在她手中:“多了估计你也不要,这一块你拿着,就当是见面有缘,算作纪念。”

旋即年轻人转过身,看着周围百姓,也看着身前的骑兵,一拱手朗声说道:“乡亲们,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所为的就是保护着一方土地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如果大明将士在前面流血,而他们要保护的百姓在后方也受到了伤害,那么这血,岂不是白流?”

周围百姓都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后响起震天动地的喝彩声,一双双眼睛看向街中的这一队明军骑兵,满满的都是崇拜和赞扬的神情。而年轻人也重新翻身上马,那骑兵将领冲着他一拱手,从母子两人身边绕过去。

孩子母亲突然想起来什么,扭头喊道:“请恩公告知姓名,来世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是啊,好人留下姓名吧,这可是莫大的功德!”周围百姓也跟着喊道。

那年轻人回过头,看了她们一眼,笑着说道:“叶应武!”

话音未落,年轻人已经策马向前奔去,他身边的骑兵紧紧簇拥而上。

“是官家!”此时也有百姓反应过来,激动地喊道。

“吾皇万岁!”不知道是谁带头,率先拜倒在地,整个街头黑压压的人群拜倒,向着年轻人离开的方向。

太原府衙门外,负责哨戒的明军将士一字排开,而几道身影已经早早的站在门外翘首以盼。

叶应武在衙门前勒住战马跳下,明军将士同时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而那几道身影更是向前一步,张世杰作为大明上柱国居中,带着两侧的的文武官员同时拱手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免礼!”叶应武挥了挥衣袖,笑着说道,“刚才街道上百姓来往众多,就算是禁卫骑兵在前开路也难免前进缓慢,所以累得诸位卿家久等了,还望诸位卿家不要见怪。”

张世杰急忙代表身后的文武客气了两句,而叶应武也定睛打量他身后的人,张世杰见状急忙微微让开半步,身后的几名文官上前见礼。

“大明山西行省安抚姚枢参见陛下!”站在最前面的老人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礼,但是他站在这里,就有一种难以掩饰的上位者威仪,风吹卷衣袖,更是为老人平添几分仙风道骨的姿态,让老人给人一种久经沧桑而又在最后看透红尘、大彻大悟的感觉。

叶应武点了点头,姚枢实际上是他下令请来担任大明山西行省安抚的。在中国史上,这也应该算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了,年幼的时候便游大漠,后来更是得到忽必烈的重用,追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参与了忽必烈一生中最成功的大理之战,后来姚枢也进入蒙古朝廷的中枢,成为中书左丞,是实打实的重臣,只不过姚枢一生都坚持“保护汉人”、“不加重赋税”等原则,一旦有人提出此议题,便以理力争,也因此得罪了大多数的蒙古族高层,使得蒙古族文武将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而李之乱后,忽必烈对于汉人的猜忌更加严重,并且对于前线蒙古将领对汉人的迫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姚枢在大怒之下在朝堂上舌战群獠,奈何忽必烈最后还是没有在意他的言论,姚枢因此负气离京。在河北和山西等地为官,考虑到他的立场和言行,所以实际上都是些无足轻重的清贵官衔,一来可以安抚当地百姓,二来也给这个为蒙古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人一点儿安慰。

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紧迫,忽必烈不但加重赋税,甚至还纵容军队对汉人进行抢掠,姚枢上书劝谏无果之后,挂印而去,告老还乡,就此隐居于山西境内。因为他德高望重以及这些年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就算是当地官府对于这个老人也要礼让三分,只要是姚枢插手的事情,就算是官府想要偏袒蒙古人也没有办法。

这也使得很多当地百姓在蒙汉矛盾之中都寻求姚枢的帮助,姚枢也拼尽全力保护他们,虽然家财这些年散的七七八八,但是在众多百姓心中,她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活菩萨”。

等到蒙古军队从草原南下,更是在山西一带大肆搜刮粮草,百姓怨声载道,而姚枢调节蒙汉矛盾的半生心血也付之东流。一气之下姚枢请求面见忽必烈,但是忽必烈一直没有搭理他,一来当时忽必烈的身体原因已经容不得他过多的操心这些“琐碎”事务,毕竟蒙古马上就要和明军决战,二来当时蒙古大军的粮草依靠在蒙古草原上转运来的那些已经远远不够,所以如果不在地方上抢掠的话根本难以为继,所以忽必烈一直让姚枢吃闭门羹。姚枢到底也算得上蒙宋之交的传奇人物,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之后大明和蒙古在沁水决战,蒙古因为幽燕已经丢失的缘故,不得不大规模撤军,而太原府等地也被明军不战而尽数收入囊中,隐居于太原府城外的姚枢被叶应武派遣的禁卫军骑兵请到太原府,由大明上柱国张世杰出面,拜为大明山西行省安抚,总管山西民政。姚枢也没有多家推辞,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走马上任,帮助明军出榜安民、稳定民生、恢复经济。

可以说短短半个月太原府就能够恢复到现在的规模,姚枢功莫大焉。

对于姚枢叶应武还是有不少好感的,否则也不会派遣人请他出仕。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姚枢也是在朝堂上为了汉人之安全和忽必烈力争,不过到最后忽必烈还是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姚枢被贬之后郁郁而终。

可以说姚枢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不是将蒙古镇的建设成为一个庞大的、以蒙古族为中心,以汉人为奴役的帝国,而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类似于唐朝的中原形式的王朝,从而尽最大可能能够保护汉人的安全,让汉人能够在异族的铁蹄下依然存活下去,维持华夏文化的薪火相传。

当发现自己的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姚枢并没有像张弘范等人继续为蒙古卖命,而是出走京城,在地方上为官,以丞相之尊往来地方,实际上所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护一方百姓。

对于这样的人,叶应武自认为还是值得尊重的,毕竟国家与民族沦亡之秋,总是要有人站出来忍辱负重,来保存东山再起的最后星星之火。而正是在姚枢等有为汉臣的坚持之下,蒙古才最终在征服了华夏全境之后并没有对汉民族进行清除式的大屠杀,这也使得数十年后淮上布衣可以揭竿而起,彻底将蒙古人赶出华夏。

更何况单单从个人能力以及对于山西等地的了解情况来说,姚枢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久在山西,姚枢自然也不忍离开这一片土地和这一方百姓,能够为官保护他们自然也甚是合乎姚枢的心意,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毫不犹豫的决定就是姚枢作这个安抚,也是为什么姚枢一口答应。

此时站在叶应武面前的姚枢,看上去更显苍老,显然这些年的风霜让他的心中颇为疲倦。将近七十岁的老人,此时能够站出来承担振兴山西行省的重担,无论是叶应武还是张世杰,对他都颇为佩服。

“姚爱卿平身,”叶应武上前虚扶一下,笑着说道,“爱卿为国家之珍宝、大明之栋梁,能够得爱卿为官,乃山西百姓之幸事;能够得爱卿为助,乃朕之幸事!”

姚枢抬头看向叶应武,郑重的点了点头,旋即感慨道:“百姓皆说陛下乃是一代明君,老臣原本多有不信。今日得见,方知此言非虚。暂不说其他,陛下刚才以百姓为先,便可见陛下之心态,老臣佩服之至!陛下能得天下,绝非单有气运也,这天下,陛下当得之!”

张世杰等人都是脸色微变,这老人到底是胆子大,这样公开表示自己原来看不起叶应武,这简直就是在作死。

只是不料叶应武嘴角边浮现出笑容,旋即哈哈大笑:“爱卿现在可愿意为这山西百姓、为朕尽力?”

姚枢毫不犹豫的又是深深拜倒:“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亿万盛宠只为你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逍遥人生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欢女爱 官道之色戒 宋檀记事 艳海风波 无限之信仰诸天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大奉打更人 都市皇宫 超凡大航海 后宫春春色 网游之暴力狂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橙心如意剑 重生南非当警察 刀笔吏 唐晟春秋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红楼情种 
最近更新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情牵盛世恋歌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倾宋 然籇 - 倾宋txt下载 - 倾宋最新章节 - 倾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