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北朝帝业 奋斗在红楼 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日月风华 抗日之铁血使命 谍影 重生之征战岁月 帝国吃相 大明第一狂士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4章 末世景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本就是天地常理,但是对于北京城的老百姓们而言,这一年到头也就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

北京城的春天来的特别晚,且又多风沙。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春天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时节,刮了几场莫名其妙的大风,吃了几口沙子之后这春天神不知鬼不觉的过去了。紧接着就是燥热难熬的炎炎盛夏,好不容易熬过了能热死狗的夏天,秋高气爽的秋季就好像兔子尾巴一样,好不等人们明白过来,天气就又由凉转寒,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光景,能冻死狗的冬天就又来到了。

北京城的春秋两季短暂的让人不敢相信,稍不留神就错过去了。

从塞北来的大风席卷着昏黄的沙土,呼呼的从早刮到晚。都说狂风怕日落,可眼瞅着天色就要擦黑了,却还是没有一丁点儿要止住的意思,反而越挂越大了。把轻飘飘的稻草杆和碎纸片之类的东西刮了半天高,好像发疯了婆娘一样猛烈的拍打着窗户纸,肆意宣泄着天地之威。

在这个的世道里,眼看着大清国的江山就要熄火塌架,一时间传言四起。有人说大旗军的前锋已经打到了真定府,还有人说李大帅已经在晋州一带和清军大战,不知真相的老百姓们根本懒得分辨消息的真伪,他们宁可相信谣言。就好像嗅到了暴风雨气息的蚂蚁一样,在惶恐不安眼睁睁的等着战争的到来。

平日子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的升斗小民似乎不那么迟钝了,反而变得格外敏感,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局势,但却缺乏最基本的消息来源,只能听信真伪难辨乱七八糟的谣言,再加就凭借“丰富的经验”来做出应对。

这几年来,京城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垂三百年的大明朝说完蛋一下子就完蛋了,大明改成了大顺,朱家王朝改成了李氏天下。还不等李自成的屁股捂热金銮殿上的那张龙椅,大顺王朝就已更快的速度吹灯拔蜡,紧接着爱新觉罗家的人就来了,大顺又改成了大清。这才几年呐?大清国就又玩儿了完,大明王师就又打回来了……

城头王旗变换的速度也忒快了些,眼花缭乱让人目不暇接。老百姓们并不怎么关心这天下到底是何家何姓,只是很单纯的想要过安稳日子。奈何时局纷乱,总是天不遂人愿。

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当中,经历了太多变故的老百姓们已经知道了最基本的“自保手段”,战乱到来之时,会以条件反射般的本能做出种种躲避战乱保护自身的举措:

有钱的富户会尽可能的往乡下偏远的地方跑,这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管你打成什么样子,我就躲在乡下不出来,等到局面平稳之后再说。

普通的小康之家则只能打开后院的地窖,把粮米油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储存起来,等着熬过最艰难的战乱时期。

在这个群情惶惶的时候,反而是那些个一文不名的贫苦户和闲汉们显得非常“潇洒”。反正本就是破落户,根本就不在乎大军洗劫,本着一天不死要吃两天不死要穿的精神,打起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算盘,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拿出来,用来购买平日子舍不得购买的酒肉:在这个的乱世当中,小人物们只能抓紧时间享乐一番,要不然的话,一旦大祸临头,就连享乐的机会都没有了。

和老百姓们相比,最难熬的则是那些个平日子作威作福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

这个阶层的人们全都身价不菲一身富贵,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脱身的,想跑都跑不了。偏偏他们有着非常准确的消息来源,对于眼下的局势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这步田地,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不得不尽可能的安排好退路……

不少官员已经偷偷摸摸的让家里人翻找出大明时代的衣冠,甚至写好了“大明义民”的条幅,只等着李大帅率兵进城光复大明的时候就挂出来,然后把辫子一剪就可以去“喜迎王师”了。

如果说京城上下各个阶层已经做好了迎接“大明光复”的各项准备,在煎熬中等待着战争的到来,那么京城里的旗人们则只能被动面临最后的末日了。

旗人,是大清国的基础。

按照大清国的体制,旗人不农不工,更不许经商做生意,全都由朝廷供养,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坐享衣食,而且社会地位极高。当年入关的时候,全天下的旗人约莫有二十几万的样子,其中男丁五万五千余,这是构成八旗战兵的基础。这几年来征战不休,八旗战兵死的死散的散,事实上已不剩下几个了,只留下一个庞大的旗人阶层。

这些剩下的旗人大多是老幼之辈,入关之后养了这几年,骑射弓马的家底儿渐渐荒废,反而养成了一群不务正业无事生非的败家子,整日里提笼架鸟养鸽子斗蛐蛐的玩乐,再不复八旗战兵的精悍,堕落的速度之快也就只有几年前的闯军可以相提并论了。

眼瞅着大旗军就要打过来了,能打的旗人早就被抽调一空,剩下好几万老弱病残或者是游手好闲之辈,就算还有少数奋勇之人,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了。

大敌当前,连爱新觉罗家的自己人都在忙着内斗,他们自己都不珍惜这江山社稷,旁人还会傻乎乎的卖命吗?

既然局势已经崩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索性就不挽回了。反正大家也是从关外过来的,享了几年福也捞了很多好处,既然这大清国已经保不住了,干脆撂了挑子回到关外去好了。

金银细软什么的可以带走,但有些东西终究是带不走的。于是乎,紧急处理带不走的财产,变卖一切能变卖的东西就成了当务之急,至于说“保卫大清国”的事儿……谁他娘想做大清国的英雄就做吧,大家也不拦着,最要紧的赶紧把自己的腰包装满,就算是回到了关外还能享受大半辈子了……

虽然已是午后,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旗人晃动的身影,或者是到牙行去贱卖房屋田地,或者是守着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家什沿街叫卖,到处都是一副惶惶末世的景象。

“郑头儿,郑头儿……”一个旗人高声喊叫着:“郑头儿留步,留步留步……”

那个被成为郑头儿的人回头看了看,立刻堆起满脸笑容,一个千扎下去行了个常礼:“给苏爷请安!”

这位苏爷其实不姓苏,他的这个苏姓和苏东坡的那个苏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儿。苏爷本姓苏尔乌,正经的满姓,正经的旗人,而且还是正蓝旗的。

苏叶原本是八旗战兵,只不过那已是十几年前的老皇历了,早了皇太极早期的时候,在入关之前就因伤退出了兵籍。进关之后混了个仓大使的职位。

虽说这仓大使只是不入流的九品官,但却异常丰厚油水十足,稍微伸一下手就能捞数不清的银子,早就攒下了偌大的家底儿。只不过现在的时局不好,他已经打定了赶紧变卖家产返回关外的打算。

而这位郑头儿,则是宣武门的城门首,从八品的官职,手下有十几个看门的大头兵。

虽然郑头儿这个从八品本身比苏爷的九品官要高那么一点点儿,但架不住苏爷是旗人呐,天然就比汉人来的高贵,自然要抢先行礼。

若是在往常时候,身为旗人的苏爷根本就懒得拿眼皮夹他一下,更不会正眼看他。但现在这局势……

以往高高在上的苏爷很在意的把郑头儿拉到了街边的茶馆里,叫了一壶好的:“郑头儿,我听说你在踅摸宅子?”

“苏爷好耳朵,我确实想买处合适的宅院。苏爷也知道,现在的局势不怎么好,各处的宅院都落价了,就动了心,想趁便宜置办点家当……”

“你看我那出宅子怎么样?”

“苏爷的宅子我需是知道的,三进院落七间正房,还有前面的五间五间临街铺面,正经的好宅子。怎么?苏爷想要出手?”

苏爷把大辫子甩到了身后,无奈的说道:“郑头儿刚才也说了,这世道确实不怎么好。还是换做金银稳妥些,若是苏爷有意我那处宅子,这价钱方面么……好说,好说……”

很多旗人都急于脱手宅院房产,虽然价格低廉但却有价无市:乱世藏黄金是最基本的保命之道,可以随身携带的硬通货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谁会在这个时候置办不动产呢?因为严重缺乏买家,所以京城不动产的价格一落千丈,偏偏还很难卖出去。

“苏爷的宅子肯定是不错的,要是苏爷愿意割爱的话,我还真的想买下来,只是这价钱么……”郑头儿朝着苏爷的身边凑了凑,小声说道:“苏爷也是知道的,现在的宅子行情不怎么好,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不如再等一等……”

等?这还能等吗?若是等到大旗军打进北京城,就什么都落不下了。

脱手,必须尽快脱手落袋为安。

已经打定主意要卖掉宅院的苏叶撮起右手,比划出一个“七”的数字:“七条小黄鱼儿,这价钱够实惠了吧?”

“七条小黄鱼儿?老实说,苏爷开的这个价钱确实公道,就凭您的那个宅子,若是换到好的年月里,十条小黄鱼儿都不见得能买到手……”

听了这话,苏爷顿时喜上眉梢:“这么说,你对这个价钱很满意了?”

“当然满意,本就不贵么!”郑头儿笑呵呵的说道:“可我满意有什么用?我没那么多钱呢?苏爷不是外人,我也就不瞒您了,我手头上只有四条小黄鱼儿,您要是舍得割爱呢,我就买下来。若是您觉得这个价儿太不像话,那就再等一等,等到转过了年去,我荷包里再丰厚一些,顺便再找兄弟们筹措筹措,或许能把钱凑上……”

开价七条小黄鱼儿,郑头儿却只给四条,差不多等于是把价钱砍下去一半儿了

这么砍价,砍的苏爷心肝子都疼了。犹豫了好半天,才猛的一拍桌子,咬牙切齿好似是在发狠一般的说道:“四条就四条,我应了,什么时候给钱?我要现的!”

就凭眼下这个局势,带不走的房产是必须要脱手的。等?他真的等不下去了。至于郑头儿说的等到转过年去,那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转过年去,有没有大清国都还说不准呢,一个小小的旗人怎么可能等那么久?

只要不是月会(月会就是分期付款的意思。分期付款不是现代金融的产物,早就有了,尤其是在社稷都田地、房产这样的大宗交易当中,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只要能拿到硬邦邦金灿灿的小黄鱼儿,腰斩就腰斩吧,认了!

“苏爷是个痛快人,但这四条小黄鱼儿我去不能现在就给。”

之所以如此“挥泪大甩卖”,就是为了尽快拿到现钱,听到不能马上对现这句话,苏爷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苏爷不要误会,我不是想趁机杀价儿,而是官府的书凭契证还需要些时日,少数也得十天半月的吧?”

不动产的交易,不是说买卖双方同意就可以,还得到官府去交税做凭(其实就是公正确保的意思,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动产登记那一套。)。官府是什么样的德行大家都是知道的,吃拿卡要稍微拖延一下,十天半个月能办下来已经算是快的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这是很正常的要求的。

苏爷把胸脯子拍的邦邦做响,信誓旦旦的保证着:“这个你放心,只要我过去,契凭所的那几个狗杀才要是敢拖延,老子当场就把契凭所给他砸个稀巴烂。敢耽误老子的事儿,老子立刻就打他个满地找牙……”

旗人本就喜好无事生非,殴打公务人员不过是家常便饭。此事又关系自身利益,苏爷顿时就拿出了“二杆子”的做派!

在苏爷的“强力催促”之下,契凭所果然不敢怠慢,仅只隔了一日,就出具了官方的凭证,而苏爷也理所当然的拿到了那四条小黄鱼儿。

就这样,那出三进七间的宅子就成了郑头儿名下的产业。

虽然原主已经搬了出去,但郑头儿却没有马上搬进去居住,而是带回来一大群陌生人。

这些陌生人几乎全都操着外地口音,有男有女,据说是临时招募来的力工和匠人。

新买的宅子,肯定要重新装修一番,粉刷一下墙壁,翻新一下顶棚什么的都是题中应有之意,临时招募些人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就算是左邻右舍,也不觉得这事儿有丝毫异常之处。

“各位,还有什么吩咐?”作为东家的郑头儿象个下属一样,对这些力夫、匠人执礼甚恭:“若有任何用到郑某之处,请尽管吩咐就好……”

为首的那个匠人年纪不大,约莫二十来岁的样子,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没有丝毫匠人应有的谦卑和恭顺,反而有种隐隐的杀伐之气:“你做的不错,我们会记得你的功劳……”

“为大帅效力,不敢居功。”

“明天早上,会有四辆马车从你执守的宣武门经过,车上有我们的标记,只要把车马放进来,就是一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重生十岁救黑爹 红牌弃妇带球跑 历代风云五千年 先有后爱:豪门总裁的弃妇(全本) 逍遥人生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潇湘书名 吾为人,镇压神明 剑神在此 千万别看纯靠瞎写 小马宝莉逐梦之旅 我靠赚取功德值带飞全家 综影视知名贤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 都市皇宫 末世虫潮 我能提取熟练度 穿到八零,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 重生之神级明星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橙心如意剑 妃本佳人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汉逆之吕布新传 犬子汉高祖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大宋暴君 战火与权力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最近更新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唐躺平王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楚武信君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唐代秘史 锦衣血诏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