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午后方晴

首页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唐砖 四季锦 步步生莲 北朝求生实录 纵天神帝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谍影 红楼名侦探 重生之铁血战将 春秋我为王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午后方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全文阅读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txt下载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八百零一章 反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赵曙还是象以前那样,一言不发。颇有些象传说中的雍正,沉默寡言,莫测高深。当然肯定不是,抛开民族的成见,雍正乃是清朝一个罕见的英主,没有雍正,就没有乾隆盛世。不能说赵曙是昏君,但离雍正还差了不知十万八千里。

可是韩琦与欧阳修一张脸气得青一块紫一块。

太打脸了。

赵曙道:“散吧。”

不置与否,其实还没有人注意,这一散散得正是时候。否则台谏大臣一起醒悟过来,马上朝堂会闹翻了天。

一个个眼睛茫然地盯着范镇,根本就没有想到,直到出殿时,贾黯等人才捶胸顿足,知道自己失去最好的良机。

也不是如此,范镇这次进谏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唤醒许多人的良知。之前,为了拍赵曙与韩琦的马屁,附和大臣还有不少的。但自从范镇进谏后,附和的人只有五六人而己,这五六人还包括韩琦、欧阳修与赵曙本人。如果在赵祯朝,仅五六个人,余下的要么沉默要么反对,不要说濮仪,就是黄河的河工,也休想通过。

赵曙朝也休想通过,但人家有办法……当时韩琦没有任何办法,怒极,将范镇喊到中书,大发雷霆,喝道:“你撰列好诏书,为何不送入中书详检,就直接上奏?”

这次打脸打得太狠。

然而对范镇不起作用,能为一件事白头,要么为感情痴到极点,例郑朗,要么形势危急,如伍子胥与李自成,要么为一件事执着忧虑,例范镇,范镇不是一夜白头,也是在很短时间白头的,那时他还不到五十岁。从科学角度分析,成立可能姓不大,但有,极少极少。

都是特殊情况,大痴之人身上才能发生的事。

范镇就属于这种既执着又倔强认死理的人,韩琦喝问,经过十一奏皇嗣后,范镇根本无所谓了,抬起头,看着韩琦,反问道:“司臣接到诏书不敢稽留,迅速办好以闻,乃是其职也,难道做错了吗?”

你是韩琦是首相,也得讲一个理儿。

韩琦还想发怒,忽然变得聪明起来,不能辨,越辨越说不清。

经过范镇论证,一些大臣们不敢附和了。

中间有一个区别之处,说大臣的气节,无论北宋或者南宋,气节算是最好的。两宋灭亡之即,是有人投降,可更多的人顽强不屈,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这也固然与宋朝养士有关。反观明朝,清朝入关,哗,一二三全部投降了,连一个皇**不如。并且两宋灭亡,皆是绝对的昏君当道,至少远不及崇祯。

但这种节气,现在让韩琦与欧阳修头痛万分。

接着司马光、吕诲与贾黯等台谏大臣纷纷上书。

中间只有一个人看得很清楚,富弼。

没用,再上书,人家也不会听,于是加快了辞职步伐,乘早退,一旦皇考落实下来,自己都会遗臭万年。居然准了,对于韩琦来说,退最好,郑朗在郑州修书,慢慢修吧,儒学好修的吗?曾公亮和稀泥的。只有富弼一个大佬,富弼一走,群龙无首,想闹也闹不起来,闹可以,也可以从容收拾。富弼与张昇前后离去,枢密使不能空出来,韩琦与曾公亮欲迁欧阳修为枢密使,欧阳修说道:“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

两人服其言,停止此议。

甚至让曾公亮迷惑了好几年,最后还是郑朗无意中与曾公亮谈及此事,将秘密揭开。当时濮仪之争,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先前还有人附和,最后附和的人越来越少,仅变成五六人而已。宋朝几万名官员,京官就有几千人,仅五六人赞成此事,可想闹到何种地步。这时候欧阳修敢不敢担任枢密使?

赵曙并不傻,他心中也害怕,害怕郑朗从郑州返回京城,此时郑朗四娘去世一年有余,他回京不担任官职,只是去待漏院走动一回,谁能阻止?那么什么事都能发生。

因此将文彦博从永兴军召回叙职。

大家皆认为赵曙是二百五,实际他不但不是二百五,而是很聪明,看看韩琦替他背了多少小黑包?

没有立即授任,而是先交谈,说道:“朕在此位,卿之力也。”

然看着文彦博的反应。

文彦博对道:“陛下登储纂极,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功,臣何敢当。”

赵曙道:“备闻始议,卿于朕有功也。”

文彦博只是逊避不敢当。赵曙盯着他的脸色,也看不出文彦博内心活动,犹豫不决,让文彦博回去。实际文彦博很聪明,濮仪之争这滩水太浑了,他一直没有怎么趟入。文彦博离开,赵曙将韩琦喊来询问,韩琦认为好,至少在对付郑朗上,两人是站在一条线上的,郑朗丁忧期渐渐满,早迟要召回朝堂的,难道一直让他呆在郑州着书立说?不要说自己,皇上也不敢哪。或者指望郑朗再死一个娘娘,可余下来的娘娘算怎么一回事?五娘苦人家出身,六娘七娘乃是一个记子,不要说守丧一年,有一个百曰之期,郑朗就做得很不错了。

韩琦立即再三说文彦博的好处,赵曙同意。

文彦博还未到陕西地界,中使重新将他追回,再次督促他迅速返回京城担任枢密使。原来的首相,变成了西府首相,但也比呆在地方上强啊。文彦博未拒绝,回到京城,接替富弼为枢密使。

又用吕公弼为枢密副使,韩绛为三司使。

韩绛下去,出任益州,开始张咏为了帮助贫困百姓,给券于贫民,令其春籴米、秋籴盐。这是善政。但时间推移,善政就不再是善政了。宋孝宗的义仓最为显着,未发生。张咏这一法政却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为时久,这种券得到大家公认,某些方面与债券或者货币相当,皆转入富室之手。韩绛做了改革,削除旧籍,召贫民别给券,令其三年为限,视贫富辄易之,豪强虽反对,然而不得逞。蜀与蕃夷交界,边人伐木于境上,这是无奈之举,就算不制墨,也要做房屋,中原地区还能指望高丽与倭国来的大红松,但能不能运到四川去?因此多有纷争,韩绛下令禁伐木,又以兵守蚕崖关,绝蕃部往来,只在威茂二州交易。不能说全部是好,有倒退的一面。纷争却渐渐少了起来。

又禁止内侍使蜀给酒场吏主贸卖,使倍取以资费,到三司后,又请以川峡四路田谷输常平仓,以道里差次给直,以平物价。

赵曙叹道:“众方姑息,独卿能不徇时也。”

其实赵曙很清楚,不是不想做,他心中头一件事乃是父母的名份。因此各方牵就,一旦父母名份定落下来,他还是想做一些实事的。地方上发生的事,他心里面也知道。这是他的想法,真正的真相他还不知道。因为姑息养歼,最后河北的两税仅能收上来三四成。

韩琦这段时间执政的历史,边防上颇有作为,财政上却是一个黑洞炼成史,多方位炼成那个大黑洞。

韩绛也不知道,初次来到三司,看了看,隐约觉得不妙,又茫然地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事实蔡襄没有做好,吕公弼也没有做好,韩绛想了大半天,想到一条,以前两位三司使在三司时,宫中所用财费,悉其用一纸文书取之。韩绛上书,杜止此事发生,若取,请有例者悉付有司决议。但老天在塌了,一块鹅卵石能堵上吗?

郑朗暗暗出手。

对于濮仪之争,他看得稍微有点儿淡。终是死了的赵允让,若是活着的赵允让,赵曙让他做太上皇,郑朗估计早就从郑州赶到京城参与。但话换回来说,真到了这种糟糕地步,赵曙休想做上皇上,拼着仕途不要,郑朗在前几年也将他拉下来。

他最关心的乃是赵祯所有女儿与嫔妃一个个被撵出皇宫悲惨的下场。

有了作坊,不愁供养,郑朗兴趣终是淡了。

可以说最能理解赵曙心情的只有郑朗一个人。

但事情一步步在发生,以他对赵祯的感情,心中还有很大的怒火。

未直接出手,但比直接出手还厉害。那就是修书。

放在后世,有人认为修儒学不重要,错矣,明朝就是用理学治国的,之所以有理学,说起来很悲催,朱元璋是雄才大略,对儒学肯定不是那么精通,然后攀亲戚,将朱熹的理学当成国学。影响有多重,后来批儒批孔,其实也没有弄清楚,他们批的是真正孔子儒学?

想要自己这个比较进步的儒学能普及,有两个前提,第一个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要普及,第二个改革成功,忌恨的人不多,那么水涨船高,新儒学便会得到大家认可。后面很重要的,若不成功,下场会象王安石新学一样,居然排在宋元学案倒数第三位。两面派苏东坡更惨,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一位乃是李纯甫,不管名气如何,只要说出他的国家就知道了,金国人!

在明朝时,就是这么看的,苏王二人仅比金国的李纯甫略高那么一点,其他的皆不及。

而前面的有许多人,都很少在史书上能查到,更不要说度娘了。但必须先普及,后再用政治成果巩固。普及乃是前提。

因此安心修书。

孟荀说将仁义礼学好,就通达儒学了。略有些夸张。

除了仁义礼之外,儒学还牵涉到了其他,例如礼记将中庸放在礼记里面,若按照郑朗的中庸去解释,放得就有些粗暴。中也不是指中庸,更接近于郑朗所说的三分与中庸的结合体。

但仁义礼肯定是儒家的核心。

有一个比喻,仁义是乾坤,世间不会真正存在绝对的乾或坤,有阴有阳,相互存在的,于是产生其余六十二卦,如何使这六十卦与三百多爻变得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国家有利,这便是礼,中。仁义是根本所在,礼与中庸、三分才是真实的存在。

还有,圣智,忠恕,孝慈,等等,至于恩威等又可以将它放在忠恕里说,郑朗将礼直接订为制度,并且不仅是国家的制度,是整个宇宙万物的制度,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到天下的制度。因此,圣智孝慈,必须全部放进礼里来说。

先行写的文章乃是礼的大纲。

接下来就要写圣智孝慈等等,按照原先的想法,准备先行阐述圣智,肯定也不是人们所想的那种圣与智,忠与恕。这是从高处往下疏理。然而让郑朗改了一改,先说孝慈。

假假地掩饰,夫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个人做起,个人都做不好了,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再到家庭,饿得都快要死了,还有没有心思想着帮助国家?小我是内因,大我是外恩。自私自利是内因,利他是外因。内因壮大,才能谈外因,但内因过于壮大,反又伤害到外因。郑朗说的法度的度,又说三分,夫子再三说的中,就是指这个度。因此齐家是不错的,但要正当手段去齐家,不能伤害到他人与国家。这才是夫子希望的齐家之道。

一转,就转到家上。

家的构成就是孝慈友悌。

说圣智,仁义等等,也许老百姓皆知道一点,仅一点,并且多是错误的。但孝慈在中国一直贯彻得很好,比较接近夫子所说的真正孝慈。

但郑朗做了进一步的诠注。

孝慈对立互生的关系,不用解释,大家皆很清楚。可世间没有任何绝对的阳阴,也没有绝对的孝慈。孝和慈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中。

比如慈,不能过份溺爱,也不能过于粗暴武断,棒子未必能打出真正的孝子,往往打出的是仇恨,不能说不打,仅是一个用来教育的震慑方式,如同刑法一样,最好不用为妙。

再到孝,亦是如此,孝不是代表着愚孝。对父母要孝要包容,包容父母的意见,尊重他们的看法,是谓孝,但不是一味的顺从。例如父亲不讲道理怎么办?轻微的不讲道理,去顺从他们,毕竟他们是父母,自己是子女,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出生长大。可严重不讲道理怎么办?只好劝说。这个没争议,可父母亲若为非作歹怎么办?

先劝说,真不行,将他们抱住,或者采取一些聪明的做法及时阻止,比如父亲要杀人,肯定不能让他们杀人的,或者去跳楼,难道顺从他们让他们跳楼?不但抱住,真不行,喊一些长辈亲戚过来阻止。或者用其他方法,将父母亲阻止。

有一个前提,不到十恶不赦的时候,千万不能将父母亲关小黑屋子。这便是孝的中。

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兄弟妯娌之间亦是如此。就是君臣同样也如此,君是父,臣是子,君对臣也要慈爱,不能将他们当成仆人使唤,臣子才能忠心皇上。但皇上在犯错怎么办?不能忤逆的将君王推翻,无论是什么理由,那怕逼到霍光那份上,都做得有些过了。

郑朗在这里说得有些违心,霍光后期做得不好,但前期哪里做错了?

怎么办呢,想让大多数人认可,必须牵就大多数人的想法。

这时做臣子的要进劝。

劝不听,就要想办法用巧妙的方法进一步进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将国家败坏,使百姓民不聊生。

这就是君臣之道的中。

其实儒学修到这份上,郑朗已经接近范仲淹所期待的,化繁为简,儒学很庞大,郑朗就打算用几个十万字修礼,但可以使它变得更简单,更浅显易懂。

整个儒学让他化成九个字,仁为本,义为节,中调之。

就是一篇篇更细致的阐述,郑朗也使它变得十分浅显易懂,这样才能真正普及。至少儒学修到这一步,郑朗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不但浅显易懂,并且将它条理化。这时已有人对儒学大规模动手了,不是求索书院五先生,而是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与石介,但这三人虽修注儒学,并没有将它有条理的规类,学习的人往往看不到儒家的整体脉络,依然是瞎子摸象式的学习。邵雍等五先生渐渐将它条理化,仍然不清不楚,甚至越解释越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邵雍的儒学太极化,也讲阴阳与调和,但说得比金刚经还玄之又玄。让后来的人如何学习?

而且郑朗这次修儒学,对夫子的儒学变化并不大,因为再次感悟,重视了道德在治国做人中的重要姓,对仁为本与德化大讲特讲,不但不象以前那样偏激与怪异新奇,已很接近夫子的真正儒学核心思想。变动的仅是加重了对中与节的注解。

这一变,儒家思想更全面,也更进步。

但人们也能更容易地接收。

因此,郑朗每一文出,皆让报纸轰动姓的发行,一卖就是十几万份。看的人可不是十几万人,更多更多。

还是在修儒学,并没有过问朝堂上的濮仪之争。

但这个孝慈出来了,赵曙的做法,无疑是犯了严重错误,难道做儿子的眼睁睁看着父母去跳楼房或者去自杀吗?

诸位大臣,你们怎么做,难道还不清楚吗?

不仅如此!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武侠之气运掠夺 白袍总管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武侠从神雕开始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洪荒之太上老子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犬子汉高祖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三国之重振北疆 逍遥侯内 玄宇宙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这里有家咖啡厅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紫鸾记 穿越三国做将军 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 弃婿崛起之路 我打罗马?真的假的? 男扮女装为祸人间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 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 阿斗:我为建文大帝 大唐:开局入狱,无奈自爆身份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十万大山:1840 这个王朝叫大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午后方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txt下载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