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

天子

首页 >> 铁骨 >> 铁骨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汉乡 唐砖 极品驸马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奋斗在红楼 重生之征战岁月 
铁骨 天子 - 铁骨全文阅读 - 铁骨txt下载 - 铁骨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黄埔(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黄埔军校的演变

怒潮澎湃,党旗飞扬,这里是革命的黄埔!诞生于革命风雷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是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可以说一部黄埔军校史就浓缩着20世纪中国革命史。有人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也就没有国共两党后来的大发展!的确,黄埔军校造就了中国现代史上乃至当代史上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政治巨人和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与分裂不仅是黄埔军人的戎马倥偬沉浮荣辱,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军政生涯更是同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物转星移,岁月沧桑,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走过了整整80年的征程。

黄埔军校的酝酿、筹备和成立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23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后来将军校的名称初步定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24日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决定将筹备中的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邓演达、王柏龄、严重、钱大均、宋荣昌、张家瑞等9人为委员,准备招生入学考试。在军校筹备期间廖仲恺先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领导主持了校舍改造、制定校规、招募教员、制定教学计划以及设计校徽、制服等一系列事宜。

1924年5月3日,黄埔军校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孙中山担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上述三人组成军校校本部,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军校最高的领导机构,校本部下辖六大部、一个校长办公厅、一个总教官室: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邵元冲,11月周恩来继任),副主任张申府;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副主任邓演达;管理部主任林振雄,副主任吴子泰;军需部主任周俊彦,副主任俞飞鹏;军医部主任宋荣昌,副主任金源盘;校长办公厅秘书长邵力子;总教官室总教官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教官中,顾祝同、陈继承、刘峙、严重等人任战术教官;钱大均等任兵器教官;汪精卫、鲁易、聂荣臻、雷经天、袁也烈、毛泽覃、熊雄等都在政治部工作或担任政治教官。此外黄埔军校还设有特别官佐,陈诚、徐成章、季方等就是其中比较着名的。军校建立过程中苏联政府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苏军着名将领巴普洛夫、加仑等曾担任军事顾问。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成千上万的青年投笔从戎,纷纷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立志从军报国,“到黄埔军校去”’一时间竟然成了青年人最时尚的口号。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其中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6月16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出席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最初分为4个队,后来军校又合并了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堂的学生编为6个队,由于革命的需要学习时间仅为半年,于1924年11月毕业,一期毕业生共计639人。许多黄埔一期生后来在国共两党中都担任了重要职务,徐向前、陈赓、周士第、阎揆要、彭明治、袁仲贤、曾希圣以及蒋先云、胡焕文、曹渊、左权、刘云、陈启科、黄锦辉、冯达飞、李谦、孙一中、傅维钰、杨其纲、李之龙、赵自选、黄鳖、王尔琢、王泰吉、唐震、彭干臣、刘畴西、许继慎、蔡申熙、吴展、何章杰、粱锡古、魏孟贤、肖方、董朗、贺声洋、冷相佑、张伯黄、伍文生、张继春(湖南醴陵人,非湖南宜章人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张继春)等后来都成为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着名领导人;此外陈明仁、侯镜如、廖运泽、李奇中、郑洞国等着名起义将领也是黄埔1期生;而胡宗南、冷欣、曾扩晴、杜聿明、王敬久、王叔铭、桂永清、李仙洲等黄埔1期生则成为国民党阵营的高级将领。

1924年8月1日,黄埔军校第2期生499人入校学习,至1925年9月共有450人毕业。卢德铭、周逸群、吴兆生、张堂坤、陈奇、唐克、宛旦平、古宜权、李劳工、覃异之、聂绀弩、吴振民以及郑介民、余洒度、姚中英等都是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此外从第2期开始,黄埔军校开始实行分科授课,由单一的步兵科扩编为步兵、工兵、炮兵、宪兵等五种。

1924年11月20日由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教导一团正式成立,何应钦任团长,王登云任党代表,下辖沈应时、刘峙、王俊3个营;12月26日又成立了教导二团,王柏龄任团长,下辖顾祝同、刘尧宸、金佛庄3个营,黄埔1期生陈赓、陈明仁、刘畴西、侯镜如、关麟征等均在教导团担任连级军官。黄埔教导团的成立为国民党党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支部队参加过东征以及讨伐杨刘叛乱,1925年8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担任军长,周恩来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4年12月12日黄埔军校第3期生1233人进校学习,至1926年1月共毕业1224人。朱云卿、吴光浩、姜镜堂、常乾坤、高文华、黄文杰、符节、段炎华、肖人鹄等我军着名将领都是这一期毕业的。曾泽生担任3期学生区队长,杨林担任3期学生教官,张治中任第3期学生队总队长;此外康泽、刘安琪、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也是黄埔3期毕业生。

1925年10月,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2654人入校,至1926年1月共2314人毕业。**、唐天际、郭化若、倪志亮、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李运昌、王世英、吴溉之、潘朔端、刘志丹、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何昆、邹琦、徐百川、陆更夫、李鸣珂、陈毅安、李天柱、唐赤英、袁国平、叶墉等我军着名将领都是黄埔4期生。从这一期开始,肖楚女、许德珩、恽代英、阳翰笙、于树德等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黄埔4期毕业生中还有许多外籍学生,朝鲜籍学生有24人,越南籍学生中着名的要数洪水将军,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琉球、南洋的学生。

1926年3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改组黄埔军校并且合并广州一带其他军事学校,正式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蒋介石担任校长,李济深任副校长,邓演达任教育长,邵力子任政治部主任。此后军校分入伍生班、军官预备班、军官班,校址仍然设在黄埔岛。1926年3月至8月1日,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入校共2620人,陶铸、许光达、赵尚志、张宗逊、宋时轮、杨至诚、谭希林、廖运周、王良、徐彦刚、郭汝瑰、陈克非等就是这一期的学生。8月1日以后入校的规定列为第6期生。

1926年6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伐,此时黄埔军校的校务工作由教育长方鼎英主持。黄埔军校1、2、3期毕业生多人编入北伐军各个部队随军北伐,第4期政治大队、第5期炮兵团、工兵营,军校宪兵营、无线电通讯大队等也随军参加北伐。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不久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也由广州迁移到武汉,并且决定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由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负责筹备。11月1日,武汉分校招生委员会正式成立,邓演达为主席,郭沫若、李一氓、董必武、李汉俊、包惠僧等14人为委员;12月8日,武汉分校录取全国各地男生986人,女生195人,统一编整为武汉分校第6期入伍生总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招收女生参加军事政治训练的军校,赵一曼、曾宪植、张瑞华、黄杰、谢冰莹、胡筠、黄静汶等都是武汉分校6期学生;我军高级将领罗瑞卿、陈伯钧、郭天民、程子华、周文在、刘型、邓萍、周维炯、段玉林、张赤男等都是武汉分校6期学生:着名诗人臧克家也是武汉分校6期学生。

武汉分校设在武昌两湖书院。仍由蒋介石担任校长、许德珩、李富春、蔡畅、郭沫若、章伯钧、项英、陈潭秋等为政治教官;兰腾蛟任总军事教官。1927年3月。武汉分校实行委员制。谭廷、邓演达、恽代英、顾孟余、徐谦五人为委员。这是实际上剥夺了蒋介石校长地职权。4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学兵团1400人开入武汉分校。加上以前从黄埔迁来地第5期炮兵科、政治科、工兵科等。武汉分校学生总数达6000人之多。后来武汉分校一度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本校。成为名副其实地革命武装力量大本营。

黄埔军校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除武汉分校外。还在潮州、南宁、长沙设立过分校。此外还开设过黄埔军校高级班。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各个分校中设立最早地一个。在第一次东征时。黄埔2期学生也随军战斗但是尚未毕业。为了给他们补习功课。1925年3月黄埔军校在潮州开办了分校。何应钦任分校代理校长兼教育长。后来邓演达也曾经担任过教育长。潮州分校开办期间共招收训练学生两期。毕业728人。国民党保密局大特务头子毛人凤就是潮州分校4期地学生。1926年12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是1926年5月成立地。当时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俞作柏任校长。唐竣、何莽、陈可福、莫文骅等参加过百色起义地我军将领都是南宁分校毕业地。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过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长沙分校又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1926年2月筹办。石醉六任校长。**人夏曦任政治部主任。我军早期着名将领张子清担任过区队长、政治教官。国民党军将领廖耀湘就是长沙分校第6期学生。长沙分校马日事变后被破坏殆尽。1928年5月正式停办。所余学生除毕业外。许多转入南京中央军校学习。黄埔军校高级班在大革命时期也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我军早期领导人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以及着名起义将领曾泽生等就是高级班地毕业生。另外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各部队以及各分校还开设了一大批军事训练班来培训军事人员。曾任红4军第28团党代表、我军早期着名将领何挺颖就参加过这种军事训练班。

1927年4月12日。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彻底背叛革命;4月15日。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在广州“清党”;7月15日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撕下了左派地假面具。公开叛变革命。至此轰轰烈烈地国民大革命在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地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于1927年7月18日以“从黄埔来地第5期学员已经肄业期满”为借口。实际上解散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此时武汉分校地学生一部分划给了国民党各军。一部分奉蒋介石地命令开往南京。另一部分1700多人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叶剑英担任团长。部队暂时驻扎在武汉南湖营房。武汉分校所剩师生如程子华、罗瑞卿等参加了中国**领导地武装暴动。还有许多回到家乡自谋生计。郭沫若、成仿吾、阳翰笙、许德珩、沈雁冰、聂绀弩、方之中、吴奚如、臧克家、谢冰莹等黄埔师生。他们在中国最黑暗地时候拿起了手中地笔杆子同反动派针锋相对。

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起家地。他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后为了培植反革命势力。仍然注重黄埔军校。1927年10月南京政府委任刘士毅为迁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具体主持黄埔军校地迁校事宜。11月5日。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校址选在南京。1928年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3月6日军校在南京举行开学典礼;3月24日。蒋介石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李济深任副校长。何应钦任教育长。周佛海任政治部主任。10月军校又实行校务委员制度。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吴稚晖、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张学良、朱培德为首批校务委员。其中蒋介石、阎锡山、何应钦为常务委员。张治中担任军校教育长并且主持工作。黄埔军校从此开始了南京中央军校时期。

1928年5月15日,军校的名称一度改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1929年9月10日,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黄埔6期和黄埔7期的学生分南京、黄埔两地授学。军校南京部分的学员第6期1929年2月24日共3634人毕业:第7期学员于1929年12月28日共852人毕业:军校黄埔部分第6期学员1929年2月24日共718人毕业;第7期学员666人于1930年9月26日毕业。在黄埔7期学生中还包括朝鲜籍学生34人,越南籍学生13人:朝鲜人民军着名领导人崔庸健等就曾在黄埔6期和黄埔7期执教过。自从大革命失败以后,由于黄埔军校清党、新军阀战争以及广州起义等事件的影响,军校黄埔部分的学生已经人大减少,所以此时它实际上是南京中央军校的预科学校。1930年9月在军校第7期学员即将毕业之际,蒋介石电令广州“第7期毕业后黄埔校停办”,短短十个字就使驰名中外的黄埔军校停办了!

从第8期学员开始,军校对教学方式、修业期限以及课程设置都进行了重大改革。首先军校学制改为三年,第一年为入伍生教育,第二年和第三年为理论教育年:学生所学的科目包括术科和学科两大类,术科包括单兵教练、班教练、排教练、工兵勤务、射击、武术体操等;学科除了陆军礼节、步兵操典、步兵射击、野战筑城、通信、卫生学、战术学、地形学、兵器学、瓦斯学、炮兵学、战车学、航空学之外,还设置了三民主义、外交史、中国革命史、外国革命史、中国政治经济概况、法学、人生哲学、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课程,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了。第8期学员1930年开学时的时间不同,所以分为了两个总队,第一总队1933年5月共505人毕业,第二总队1933年11月共1240人毕业:第9期学员1931年3月开学,1934年5月共有654人毕业;第10期学员1933年7月开学,第一总队于1936年6月共有621人毕业,第二总队于1937年抗战开始后毕业,共有621人:我军开国少将张学思和高存信就是黄埔10期毕业的,黎原1938年参加八路军,建国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兼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第12期学员1935年9月入学,1938年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于1月提前毕业,共计有740人,这批学生中就有后来担任过台湾“行政院院长”的军事强人郝柏村;第13期学员于1936年8月入学,南京陷落之前,随军校从南京经江西、湖北辗转至四川铜梁继续学习,1938年9月共计有1412人毕业。至此黄埔军校在南京时期举办第613期,一共八期,此外广州、洛阳、南昌、成都、武汉、昆明等地还设有分校军事训练班。

军校在南京时期还成立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由于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青睐,所以国民党军队的最先进的战术训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在中央军校首先来试验的。军校教导总队仿效当年黄埔教导团,在德**事顾问的指导下于1931年1月开始组建,1935年正式成为国民党部队的正式战斗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1937年参加了淞沪会战,在保家卫国抗击日寇侵略的战场上打出了当年黄埔军校教导团的那股骁勇的气势。

军校在西迁四川期间,第1113期先后提前毕业,所以在迁校的途中又招收了第14期、第15期和第16期新生。1938年11月中央军校迁至四川成都,把位于北较场的成都分校作为军校的新校址,不久蒋介石发布命令将成都分校并入中央军校本部,从此黄埔军校开始了历史上的成都时期,校务委员又增加了程潜、刘湘、白崇禧、陈诚、邓锡侯五人。军校成都时期招收第1423期学生共多人,其中第22期时越南和朝鲜还保送了一大批学生来校学习,此外军校还委托其他有关学校代为培养了多名学生;教育方式也有了重大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抗战的形势,修业期限分为了长期和短期两种,同时实行甲乙丙三级教育体制,教学上也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军校所设立的其他分校在动荡之中继续开办,李明灏、杜建时、胡宗南、甘丽初、钟彬、宋希濂等相继主持分校的工作。洛阳分校,1940年成立,1945年停办;迪化(乌鲁木齐)分校,即第九分校,成立于1943年,1945年停办。军校成都时期还设立了军官教导总队、战术研究班、高等教育班、校尉官研究班等,使军校的教育体系更加充实,在此期间蒋介石仍然兼任校长一职,陈继承、万耀煌等先后担任教育长,实际主持军校的日常工作。

1946年1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兼任校长,万耀煌任教育长,不久教育长一职由黄埔1期毕业生关麟征接任。1947年7月,担任了23年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宣布不再兼任校长,关麟征于是升任校长一职,这是黄埔毕业生第一次担任军校校长这一要职,在此期间军校共招收了两期学生即第22期和第23期,第24期刚刚招生入伍全国就已经解放了,在黄埔22期学生中黄幸强后来任台“陆军总司令”、罗本立任台“三军大学校长”、曹思齐任台“陆军参谋长”、王多智任台“陆军副总司令”。

1949年9月12日,时任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乘“中美号”专机抵达成都,随即进驻军校黄埔楼。蒋介石此行是为了对军官学校的领导人进行大调整的。关麟征校长晋升陆军总司令,校长一职由黄埔1期毕业生原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接任;军校教育长仍然由吴允周担任;军校训导处长由黄埔4期毕业的吴起舞担任。而此时的陆军军官学校尚有师生近人,军校领导机构还有5处11科和《黄埔日报》社。军校除军官训练班、军官教导总队、游击训练班之外,在校的黄埔23期学生有3个总队共3452人;黄埔24期招生入伍了约1120人,编成了一个学生总队,黄埔5期毕业生徐幼常任总队长。

1949年底,我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以及第一野战军18兵团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周士第等指挥下以“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席卷大西南。12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成都及其周围地区的战略包围,在山穷水尽之际,军校校长张耀明、教育长吴允周、副官处长吴丽川等先后逃往台湾;在我地下党员的极力争取之下,李永中、吴起舞、徐幼常、肖平波等率领军校师生多人举行起义,这批起义师生后来相继被分配到了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各部队或地方政府部门,许多优秀的师生后来还加入了中国**。至此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的为了救中国、为了救中国人民的“黄埔军校”最终又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黄埔军校永远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办学的历史!

蒋介石败退至台湾以后于1950年8月在台湾高雄的凤山以原来的第四军官训练班等先后担任过校长一职,现任校长是杨国强中将。军校的副校长、政战主任、各系系主任以及各所长军衔均为少将,也是由军队现役军官担任。

黄埔赤子心,国家民族情……

1986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黄埔1期生徐向前元帅担任会长,聂荣臻元帅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任顾问,此后黄埔1期生侯镜如、李默庵,黄埔4期生李运昌先后担任会长,胡立教等先后任顾问。

1991年4月在台湾的黄埔一期生邓文仪将军发起创建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呼吁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努力奋斗,邓文仪将军又于同年率团访问祖国大陆并且晋拜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陵。2004年6月13日,黄埔2期学生张炎元、黄埔12期学生郝柏村率上千名退役的黄埔校友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举行集会,纪念黄埔军校成立80周年。会上郝柏村代表台湾广大退役的黄埔将领发表演说明确指出:我们决不当分裂国土的罪人!郝柏村的讲话内容被作为黄埔校友的共同声明在各大媒体上刊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北伐前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简介

黄埔军校的毕业人数,据《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册》,第一期585人,第二期450人,第三期1,224人,另潮州分校345人,第四期2,314人,第五期1,481人,第六期718人,第七期612人,共7,729人。

而据《黄埔同学总名册》,一至五期毕业生共7,399人,如加上第六期718人,第七期612人,总数可达8,729人。亦有统计为8,783人者。

而据丰悌的回忆,第一期490多名,第二期400多名,第三期1,200多名,第四期2,600多名。第四期设有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等,总人数有一万多名。第五期3,000多名,第六期3,000多名,第七期900多名。一至七期总共毕业一万多名,加上军官班、补习班等,总数在二万人左右。丰悌的估计,除包括军官班、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以外,亦可能将分校的毕业生计算在内。而分校毕业生,有些有统计,有些无统计;有统计者,数字亦多出入。如潮州分校(民国十四年十二月至十五年十二月)毕业生人数,前引谓345人,有资料谓为728人。另外,武汉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三月)毕业第七期1,760人,长沙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十七年五月)毕业第七期人数不详,估计在1,400名左右;南宁分校(民国十五年五月建立,断续存在至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在北伐期间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干部的重要来源,到民国十六年九月毕业约670人。兹不赘述。

一至五期7,399名毕业生中,湖南2,189人,占30%,广东1,036人,占14%;四川636人,占8.6%;浙江584人,占7.9%;湖北504人,占6.8%;江西476人,占6.4%;江苏265人,占3.6%;西246人,占3.3%;广西218人,占2.9%;安徽207人,占3.0%;河南205人,占2.8%;贵州163人,占2.2%;福建144人,占1.9%;山西138人,占1.9%;山东118人,占1.6%;云南108人,占1.5%;直隶68人,占0.9%;绥远(25)、辽宁(11)、甘肃(6)、蒙古(6)、吉林(3)、察哈尔(2)、热河(2)、黑龙江(1),共56人,占0.8%;朝鲜(34)、台湾(2)、新加坡(1)、越南(1),共38人,占0.5%。第六、七期学生,未见有籍贯统计数字。

就学生的来源而论,第一期报名一千二百多人,多由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介绍而来,省籍以湖南、广东、西、江西、浙江等省为多,由于对各省都有配额,籍贯分布于二十一省区。报名学生中,三分之一为中学或专科毕业的程度。经两次考试斟选,另有军政部讲武堂学生并入。第二期学生是由各地考取而来,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十七省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省为多。第三期以后先招入伍生,入伍生结业后,始升为本科生。报考入伍生的资格是:1.中学毕业,2.十八岁以上、二十四岁以下。第三期学生多在上海、广州等地招考,籍贯分布于十八省区(另有朝鲜4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为多。第四期学生由各地招考而来,共招考七次,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二十四省区(另有台湾1人,新加坡24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河南、西、浙江、江西、山西等省为多。第五期学生亦由各地分批招考而来,籍贯分布于二十二省区(另有台湾1人,朝鲜6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多,第一至五期共分布于二十五省区(另有台湾2人,朝鲜34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湖北、江西等省为多。

蒋中正在准备北伐的过程中,除了依恃以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其毕业生为基础所编的革命军以外,并运用在校的学生。

北伐战争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开始,当时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生已毕业,分发到各军中。

北伐开始时,黄埔学生在校者有第四期,他们于民国十五年三月八日入学,到是年十月四日毕业2,314人,当时北伐军已进抵武汉,并自武汉向长江下游进兵,目标指向九江、南昌。第五期于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入学,到十六年八月十五日毕业1,481人,当时北伐阵营正因国民党清共陷于分裂,南京方面的革命军大体自南京北上,进出于苏北、鲁南;武汉方面的势力未继续北进,一度东征抵九江。第六期于民国十六年十月三日入学,到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毕业718人,当时北伐战争已结束;第七期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入学,到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毕业612人。第七期学生未及参加北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

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25人,第二期8人,第三期38人,第四期17人,第五期10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2,327人,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91人、伤103人;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0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0%。

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03人。

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历任校长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

第七任艾将军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

在当时,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2004年6月14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简介: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举办《军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收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认真开展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着作、论文、资料集约100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教室。

孙总理纪念室:原为清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是一座砖瓦结构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1971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和1924年创办军校时曾多次在此休息和办公。

俱乐部:1926年11月建成,规模颇大,可容数千人,是师生集会、演讲、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的场所,该楼后遭日军飞机轰炸,多处损坏,解放后曾加建改造,经1993年修缮,已恢复原貌。

游泳池:1926年为适应部队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的需要,军校将造木船的两个小坞改建面游泳池及建更衣室,经维修已初步恢复历史原貌。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骸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氛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

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有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浣浣;屹立丰碑以万世,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5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1984年多次维修,恢复了原貌。

济深公园:1928年11月始建,以副校长李济深名字命名,林茂不减当年,大门两旁门柱遗迹犹在,仍可依稀追寻昔日风采。

黄埔公园: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1926年改建成为中正公园,旧貌犹在。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1884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廖仲恺分别任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及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里曾走出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陈赓、何应钦、顾祝同等,被称为中国将帅的摇篮。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恢复了昔日黄埔军校的风采。现在军校旧址可参观的景点包括校本部、孙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白鹤岗炮台等。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明星潜规则之皇 重生八零锦绣盛婚 恰似寒光遇骄阳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逍遥人生 大奉打更人 官道之色戒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欢女爱 网游之奴役众神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都市捉妖人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超凡大航海 大唐第一世家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顾太太的豪门日常 西游之妖 高手下山祸害师姐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萌宠狂妃 犬子汉高祖 夏水流长 红楼之补苍天 北宋诡事录 刀镇寰宇 回到大明当才子 
最近更新穿越之帝临九天 喂!当乞丐去啊? 老曹给的太多了,只能帮他打天下 穿越三国?不慌,我先拐走关二爷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私生子玩女帝养成,你认真的? 史前部落生存记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九千岁:从伺候娘娘开始权倾朝野! 夫君,你是监国,不是暴徒啊 一品弃子 待君琢玉 梦幻旅游者 带着现代军火穿越晚清 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 大郎别怕,我有挂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铁骨 天子 - 铁骨txt下载 - 铁骨最新章节 - 铁骨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