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首页 >> 从李元芳开始 >> 从李元芳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驻马太行侧 大宋的智慧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青鸾乱 帝国霸主 抗日之铁血使命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明朝那些事儿 三国之袁氏天下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 从李元芳开始全文阅读 - 从李元芳开始txt下载 - 从李元芳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九百三十七章 不忘初心,佛门收税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金人慷我之慨,援辽国天灾,收拢流民,收买人心……”

“又掳掠赵宋宗室臣子,终至国境,可谓双喜临门……”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明德殿内,李彦坐在御案后,淡然地放下奏本。

群臣沉默,气氛压抑。

都督府一方,卢俊义率先开口:“涟水军一败,俘虏至今还未救回,那时被收缴的粮草,又被金人拿来做人情。”

“那穷困之地,积贫之民,有了米粮居然不自己储备,反倒援助辽国,更为原来凌虐他们的天祚帝争脸,说实话初听此言,我都不敢相信!”

“如此忍辱负重,我等做不出来,能做出这等事的,实为心腹大患!”

花荣和时迁也点头,目光凝重。

中书省一方,蔡京开口道:“天祚帝昏聩,坐视女真崛起,但终究是辽国君主,名正言顺,如今我方要除,金人要扶,恐怕还是金人更加占优……”

朱武道:“我等更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女真本为辽属,与草原各部落关系密切,若要给那些族群选择,自然是投靠女真,而非我汉人。”

吴用则道:“人心易变,贪婪不足,金人此次虽为雪中送炭,然他们的粮食并不能供给辽地全族,若是收买人心,定然只顾及东京道一地,此事或可利用,在中京道、上京道、西京道内宣扬……”cascoo.net

不过他旋即又否定了这条计谋:“还是不妥,善名骂名都是名声,金国目前急需扬名,吸纳辽人投奔,不可为其扬名!”

群臣探讨起来。

或许是辽国和赵宋打得太顺,燕廷还没有这种见招拆招的感觉,虽然头痛,但又有种兴奋之感。

李彦同样是这么觉得。

历史上辽国对待女真崛起,耶律延禧犯的一个大错,就是没有听从萧兀纳徐而图之的谏言,妄图一战定胜负,七十万对二万,自以为优势大大滴在我,结果被打得近乎全军覆没,反倒是一战注定了亡国灭族的下场。

在综合国力占优的情况下,其实愈发急不得,一旦碍于大国颜面,犯了操之过急的大忌,就会给予对方机会。

而金人无疑擅于抓住机会。

或者说,但凡在逆境中崛起的部族,都是在粗衣简食中磨出来的,在血火战场打出来的,在马背上摇出来的,这样的民族在崛起的过程里,只要抓到一个机会,都可能逆风翻盘。

有鉴于此,李彦对待中枢的军事把控,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对待金人,生出真正的重视。

第二步,对待金国,不指望速速灭国。

如今第一步已经走完,虽然付出了涟水军伤亡的代价,第二步开始提上议程。

待得群臣商议之后,李彦开口:“天祚帝不识好歹,一味袒护奴族女真,外交上继续责问,言辞再激烈些,营造出他对外骂不还口的形象,让辽国上下感到耻辱。”

“另民间商贾若是出于道义,援助辽人,当予以鼓励,尤其是援助奚族,奚王回离保遣子而来,言明辽帝不公,字字泣血,奚族的命也是命啊,商人若是低价售粮,朝廷嘉奖……”

说到这里,李彦神情愈发严肃:“南方也有州县受灾,别光顾他国之事,国内的老百姓才是第一位,赈灾是重中之重,放在首位!”

中书省、户部、吏部赶忙领命:“是!”

燕国如今还谈不上完全的国泰民安,任何改朝换代之后的损伤,都不是那么容易平复的,尤其是南方,许多州县都是受兵灾严重,百废待兴。

所幸如今四方归顺,军事支出远比赵宋要少,国库充盈,一旦农耕王朝愿意为民赈灾,是游牧和渔猎民族远远比不上的,燕国在保证国内的同时,完全有余力将米粮支援中京道的奚族,助其渡过难关。

李彦加以总结:“金人妄图在赈灾上施加影响,看似高明,实则可笑,燕国国力强盛,反观金人连高丽王国都无法真正统治,拿什么跟我们抗衡?日后但凡与之较量,都可以比拼综合国力,此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群臣思路愈发清晰,齐齐躬身:“遵王命!”

具体的事宜,李彦从来不操心,定下整体战略后,让各部实施,不过此次还留了两人:“吴右丞与时都督,留一下。”

吴用和时迁留下,就听这位问道:“燕京目前最大的佛门寺院,是哪一家?”

时迁有些奇怪,吴用则不假思索地道:“回禀殿下,是悯忠寺。”

李彦眉头微扬,燕京悯忠寺,是后世的北京法源寺。

据说这座寺院,最初是李世民为纪念东征高句丽的死难将士,在那时的幽州城内建造,寺还没有建成,唐太宗就驾崩了,后来经李治、武后降诏,于武则天执政的万岁通天元年建成,前后历经五十一年。

时迁也记起来了,这座寺院确实是目前京内香火最旺的,却依旧不明白为何突然提起:“殿下之意是?”

李彦道:“金人信佛么?”

时迁对于敌人的情况了解得异常清楚,立刻道:“不信佛,他们崇信的还是草原部族原始的萨满教。”

在辽国佛教盛行的气氛中,女真依旧不信佛,也能看出在辽国混得有多差,李彦微微一笑:“我若要金人开始信佛,可有办法?”

时迁凝眉道:“这恐怕有些艰难,殿下以前教导过我们,塞外民族信奉宗教,是处于生存的需要,女真人生活在穷山恶水之间,符合萨满教义,佛教除了苦行派系,并无共通……”

吴用同样在岁安书院里进修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高丽王国是极为崇信佛教的地方,女真如今灭高丽,立金国,如果他们吸纳了高丽的文化,那自然会崇信佛教,如果他们依旧故我,那说明现阶段外来的文化难以影响……”

李彦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

女真历史上信佛的转折点,具体在哪一年没有记录,但大致上可以判断,正是先消化了辽国的基业,继承了辽国盛行佛教的风习,南下又受到了宋地佛教的影响,皇室与贵族自那时起开始崇信佛教。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就于内廷供奉佛像,又迎旃檀像,安置于燕京悯忠寺中,每年设会、饭僧,这座寺院甚至还做过一次进士的考场。

统治者信仰宗教,都有需求,从这个时候开始,萨满教那一套就不适合女真人了,自然会被抛之脑后,引入更为适合上层统治的佛教。

但现在的问题是,女真人还没有那个条件抛弃萨满教,改信佛教。

所以李彦才特意提出。

对待敌人,就是要引导他们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才能制造出更多的取胜之机。

吴用知道这位的态度,有效仿唐朝向佛门收税,但未能最终执行的宏愿,早早就领命观察佛门,立刻从腰间取出奏本:“殿下,臣以为若要金人信佛,先要肃清国内佛门乱象,有《僧侣考选详规》,还望殿下一览。”

“好!”

李彦露出欣赏,这是蔡京的习惯,将奏本随时准备妥当,吴用和朱武近朱者赤,开始向宰执重臣上靠拢了。

展开后细看,更是微微点头。

没有一上来就收税,而是先规范僧侣。

僧侣的考选规定三年一次,对于童僧,以《法华》《心地观》《金光明》《报恩》《华严》五部经书的谈诵为试课,合格才能为僧,成年僧人,则以经、律、论三部课试,学行优异的,敕加种种名德称号……

制定僧官制度,专事统理僧众的威仪律行,及处理教团内部的诉讼事件,名刹设僧正、都纲、维那,普通寺院可择其一,三年一任……

禁僧尼和朝贵来往,要求僧尼随俗拜父母及奉行丧礼……

规定僧人度蓄弟子的限额……

李彦一条条看下来:“部分可议,整体上佳!”

他不喜欢佛教,但也不主张灭佛。

一来是真的灭不掉,二来信仰的事情,不能极端到“我信的,你就必须信”,也不能走“我不信的,你就不能信”的路子。

前者是一神教,如明尊教这等从西方传入的,都是对立思想,非黑即白,是教徒那就是兄弟姐妹,若是不信教的,就全部是潜在的敌人,要么榨取价值,要么直接消灭。

后者就是灭佛,也不可行,即便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也拦不住别人信仰什么,朝廷的职责其实是在于引导。

税收就是很好的引导嘛!

吴用其实早就准备好了,迟迟未动,是因为觉得时机没有成熟,毕竟佛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权贵富户,都有着庞大的信仰,贸然动之,引发的风波不可估量。

“朝廷行事,要堂堂正正,师出有名,对于宗教同样如此……”

李彦取出一封名单:“这是‘佐命’灭明尊教后,传来的邪教名单,你们看一看四位主教,当真是触目惊心,佛门整顿已是势在必行。”

两人接过一看,时迁惊诧,吴用大喜:“金陵天禧寺愿成大师,是明尊教的光明主教?”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恰似寒光遇骄阳 逍遥人生 福艳之都市后宫 婚内错爱:上司的秘密情人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保护我方族长 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波斯刺客:囚徒之舞 莽荒纪 穿越之主角系统 我在女子监狱修仙,出狱已无敌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综影视漫:攻略女配她自带招桃花 小师妹可以再嚣张点 美漫里的超神机械师 三国小术士 非洲农场主 玉妃养成记 来生和星星在一起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血火河山 重生南非当警察 魔妃快投降 大明:朕杀敌成神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明末永昌 红楼之薛霸王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无敌天下内 战火与权力 北宋诡事录 大秦:开局三千精甲复国称帝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捡个女帝当老婆 神仙门 
最近更新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 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隋烽 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 一品狂士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十国风华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我去明末救义士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 三国之杨家天下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 从李元芳开始txt下载 - 从李元芳开始最新章节 - 从李元芳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