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大爷的逆袭

玉洞子

首页 >> 蓉大爷的逆袭 >> 蓉大爷的逆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女将星 唐砖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即鹿 青鸾乱 1908远东狂人 医统江山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三国之袁氏天下 黑铁之堡 
蓉大爷的逆袭 玉洞子 - 蓉大爷的逆袭全文阅读 - 蓉大爷的逆袭txt下载 - 蓉大爷的逆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0章 昆山徐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样一想,原本有些心乱的黛玉就有点抵触这种感觉了。

林如海把自己托付给他照顾,他确实很称职,但是这对于他自己来说,显然是个不太美妙的事情。

众人一阵笑闹,各自散去不提。

回了宅中,贾蓉才发现自己之前让海东青们调查的东西似乎有了新的进展。

妙玉的身世之谜,是贾蓉以前读书时一直很关心很想查证的问题,但是苦于条件限制,无法实行,但现在,他和妙玉就身处在同一个时代,在这里,他可以多方打听和印证自己的调查结果。

目前按照书中描写的信息,贾蓉可以得知: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亲自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出家,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原着写到一僧一道来化香菱时年方三岁,癞头和尚来化林黛玉时年仅三岁,故知妙玉三岁出家。

从妙玉六岁那年起,邢岫烟与她做了十年邻居,中间只一墙之隔。

她在蟠香寺里修炼,岫烟家境寒素,赁的是她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她庙里去作伴,所认的字都是她教的。二人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妙玉虽出身苏州官宦家庭,但她三岁出家,父母早亡,自小由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带在身边养大,在她的人生经历中,佛教背景比家庭背景重要。

可是关于她的出身和家世,书中没有任何透露,但这不代表贾蓉自己不会去调查。

早在上次前往吴江地界之时,贾蓉就专门派人去查问过,这些年有没有落魄了的官宦世家出现。

最后,他找出了比较有可能的五家:吴江叶氏、昆山徐氏、长洲彭氏、吴县潘氏、常熟翁氏。

这几家的兴起都跟科举有关,也较为符合妙玉的认知水平。

首当其冲的便是吴江叶氏。

吴江历来名人众多,但是有一家是以科甲文名最盛,那就是吴江叶氏。

北宋初年,叶逵先徙居乌程(现在的浙江湖州),再迁徙到吴县洞庭东山,因此被封为吴中叶氏的始祖,

吴中叶氏第十五世叶震宗,世代居住在吴江同里镇。

明初,朝廷强行命令部分江南富户迁入南京,叶震宗因为不愿意迁徙,遭到了满门抄斩,只有他刚满周岁的季子叶福四,被送往汾湖陆姓亲戚家,改为姓陆才免于杀头之罪。

后来,叶福四复姓归宗,定居于现在的吴江北厍镇,到了第十八世祖叶惠清才开始将治家的重心转移到了商业仕途方面。

明清时期,是叶氏家族诞生进士最集中的时期。

叶氏第二十四代传人叶绍袁、叶绍颙、叶燮等全都是进士,而根据记载,从明永乐年间到清代光绪年间,叶氏一门共有进士10人、举人17人、秀才95人。

除了重视科举功名,叶氏在文学、史学、艺术、宗教领域也有很大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其他将自身命运完全系于科举制度的家族相比,叶氏以真正的文化成就与传承来维系家族的文化地位,可以说是苏州比较纯粹的文化士族了。

在这个时代,“彭宋潘韩”在苏州民间并称为四大家族,世居长洲县十全街的彭氏因为科举功名最盛。

长洲彭氏便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化积累而日益兴隆。

长洲彭氏的首位进士彭珑在天熙十年被授以广东惠州长宁县知县。

不过后来因事被诬去官,归乡潜心理学,开创了长洲彭氏理学的开端。

天熙年间,也是长洲彭氏的鼎盛时期。天熙十五年,彭珑之子彭定求中了状元,六年后,堂兄弟彭璜之子彭宁求中了探花并进了翰林院。

彭定求是当时着名的大理学家之一,着有《学易纂录》、《儒门法语》《诗集》等,天熙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他曾峰值到扬州编校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全唐诗》。

彭宁求的命运就稍微惨了一些,中了探花进翰林院编修之后,好不容易熬到了天熙三十九年被推荐位皇太子顾问,可惜不到8个月便突然病逝,令人惋惜。

之后,彭氏家族还诞生了政治人才彭启丰,而彭启丰的膝下五子,都有建树。

由于长洲彭氏家族在科举上的成就辉煌,而这些因为科举取得成就的人大多又仕途顺畅,这也使得彭氏在苏州望族中的地位更加牢固,可以说是老牌的苏州世家。

紧随其后的便是吴县潘氏。

“苏州两个潘,占城一大半。”这里说的就是苏州的两个潘氏家族:富潘和贵潘。

“贵潘”来自安徽,在科举时代,拥有状元、探花、四朝元老等政治文化资本,其社会声望更胜一筹。在贵潘中,最有名气的当然还是潘景文、潘世恩、潘祖荫。

潘氏在作为苏州着名的士绅望族,在长期的生活中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名门婚姻圈和社会交游圈。潘氏因为科第兴盛,潘世恩、潘祖荫二人又位居显要,因此上门求联姻与巴结的人很多。

最低调的反而就是这个常熟翁氏。

常熟世家有“八大家”之说,其中翁氏不仅在功名上拥有两位状元,在事功方面同样出色。

翁氏在大青的第一个进士叫翁长庸,他在民间有着“翁佛子”之称,在天熙十五年,翁长庸的族侄翁叔元高中探花,给翁氏家族的功名创造了第一个辉煌。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时代社会成员通向成功的阶梯,功名等级与多少决定了一个家族的兴盛。所以,翁叔元之后,翁氏不断有人被举荐当官,即使是现在也一样,翁氏在大青朝堂上依然也有着一定地位。

而最让贾蓉怀疑的对象,就是这个昆山徐氏了。

早在大青开国之初,苏州昆山城里爆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新闻:名门徐家的三弟兄先后登科及第——次子徐元文首先考中状元。

随后,长兄徐乾学和二弟徐秉义也接连考取探花,人称“徐氏三鼎甲”。

这是少有的中榜盛事,当时一度轰动大青全国,成为光宗耀祖的美谈佳话。

在“万里挑一”的科举遴选中,昆山徐氏同胞三弟兄何以能接连在一甲三杰中榜上有名?

这可谓是一个家族的必生追求。

在封建社会里,家族非常盼望家脉兴旺,因此,有的成为书香门第,有的成为官宦大户,有的医家辈出,有的将帅接踵。

在家系的繁衍生息中,一旦诞生名人,就盼继往开来、光耀门庭,成为显赫一地的名门望族。

在考官方面,徐家的业绩无疑能独占鳌头。

从前明到大青,昆山徐氏共考取了16名进士、36名举人。

在“三鼎甲”之前就见仕途通达,从徐申-徐应聘-徐开禧的家脉延伸中,各有官位获得。

到了三弟兄出生以后,当然也盼承前启后。在渴望官运通达的家族追求中,三弟兄携手发愤,果然不负众望,接二连三地夺取了引人瞩目的功名头衔。

这自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应是家庭教育的良师,对求知兴趣的启蒙、健康人格的塑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徐家三弟兄有严父慈母,他们为三个儿子的出人头地倾注了心血。

父亲徐开发具有厚学底蕴,也有考学经历,所以对儿子言传身教,一丝不苟。

要求儿子每天抄辞,用心强记,并经常批改他们的作文,寻错纠正,直到满意为止。

母亲顾氏是前明大家顾炎武的五妹,有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舅舅,自然成为三弟兄学习的楷模。母亲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外,在知书达理方面也循循善诱。在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下,三弟兄从小就品学兼优。

最后,还有来自家人的激励。

当三弟兄向科考发起冲刺的时候,大哥徐乾学应该成为首冲成功的榜样。

老大一旦晋级成功,后者就会紧紧跟上。为了当好“领头羊”,徐乾学压力最大,也付出最多。

但是,首考成功的偏偏是三弟徐元文,并且摘取了一国之杰的状元桂冠。

兄弟一鸣惊人,两个兄长顿感被动,唯有奋起直追。因此,徐乾学和徐秉义踏着小弟的足迹,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最终梦想成真,也步入了一甲殿堂。

徐乾学官至尚书,徐秉义官至侍郎。三弟兄在为官期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着书立说,参谋辅政,都为朝廷作出了重大贡献。

“徐氏三鼎甲”的脱颖而出,是来自于“教”和“学”两方面合力打造的结果。

不否定徐家三弟兄本身的天资聪颖,这是作为名门才子的父亲联姻了大家闺秀的母亲所孕育。

徐家和顾家都是昆山望族,他们的后代遗传了优秀基因。

当然,这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最关键的应该是后天教育。

不但要言传——灌输健康思想、指明努力方向、培养兴趣爱好、传授研究方法等,而且还要身教——父母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才会产生优育后代的正能量。

徐氏三弟兄正因为得益于教者的优生优育和学者的自立自强,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他们仗义执言,深得百姓口碑;他们勤政廉洁,深得皇上称赞。为使徐家下一代继续在科考中再创辉煌,徐乾学退职以后,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经典书籍,在其私宅尚书第中建造了用于藏书的“传是楼”,规模之大、藏书之丰,可与当时宁波的“天一阁”相媲美。

后来,徐乾学的五个儿子从小泡在书库中潜心研读,创下了罕见的“五子登科”的科考奇迹。

可见,徐家始终坚持追求家业兴旺,成为明青两朝的苏州地方望族,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都因为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辞官,可即便如此,他们三人最后的结局都是返乡,看似不为官,但是家族势力依然很大。

徐氏家族的土地遍布苏州地区,并且还延伸到了无锡地区,仅在无锡就有一万顷之多。

在其他的地区例如扬州、神京城等都有盐行、当铺等等。

联想到妙玉拥有那么多精致且稀有贵重的茶具套装,贾蓉觉得,她的出身一定不会比林黛玉差到哪里去,她之所以成为尼姑,多半是家族出了变故。

这一点,书里有所透露,说妙玉父母双亡,但是没有透露出父母之前的身份是什么,后头的稿子缺失以后,更没人搞得清楚妙玉的家世曾经多么显赫了。

不过有心人终得有心事,贾蓉还是找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

昆山巨族,在前明时,推戴、叶、王、顾、李五姓。

迨入本朝,而东海氏兄弟三人并中鼎甲,位俱八座,子姓亦取次登第,一时贵盛甲天下,而前此五姓则稍衰矣。

邑人为之语曰:‘带叶黄姑李,不如一个大葧脐’,以带音同戴,黄音近王,姑音转顾,脐音近徐,故俗谚云尔”。

这段话粗略地反映了朝代相交之初昆山望族的演变历史,在前明时,最大的五个着姓望族是戴、叶、王、顾、李五姓,而在大青开国之初时,徐氏家族则兴盛起来,一跃成为昆山巨族之一。

明清两代徐氏共有16名进士、36名举人,其中的一个状元和两个探花,人称“昆山三徐”。

因此,在科举方面,徐氏族人的功名在昆山首屈一指,而在文化方面,徐氏的成就更是无与伦比……

如今,昆山徐氏依然傲立于昆山地界,但在十多年前,徐氏家族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有一户分支子弟因私自与戴氏家族庶女**而令家族蒙羞。

全家上下二十多口被逐出宗族,只得变卖了家产来到吴江迁居,夫妇俩育有一独生女,自小多病,请了许多名医都治不好,替身作法也不好使,最后只得让她自己入了空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如今自然也成长了。

这个遁入空门的小姑娘不出意外的话,贾蓉觉得定是妙玉无疑了。

也难怪,她的师傅都说她运气不错,大概是指她的家世原本应该很显赫的,却不幸被逐出了本家,算不得徐氏的族人,而她的父母为了回归本家,努力了十多年,结果却撒手人寰了……妙玉只得收拾家中细软,独自一人在青灯古殿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时期。

这么一看,贾蓉不禁就很怀疑,妙玉的父母是不是被她背后曾经显赫的家族势力给暗害的。

按原着交代的年龄来看,妙玉第一次出场是十八岁左右。

也就是说,比现在的自己还要大两三岁,妙玉如今至少十七了都,自己这具身体也快满十六了,妙玉确实可以算是“大姐姐”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亿万盛宠只为你 福艳之都市后宫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都市花语 田野花香 永不解密 三国之风云再起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万古仙穹 后宫春春色 全球高考 清穿皇妃要娇养 洪荒降临之最强玩家 武侠之神级大师 武侠之神级剑仙 皇家小娇妻 明末边军一小兵 我在1982有个家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萌宠狂妃 风花醉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刀镇寰宇 我的灵异笔记 女皇的男闺蜜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回到唐朝做首富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 穿越梁山成霸业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秦朝历险记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 
蓉大爷的逆袭 玉洞子 - 蓉大爷的逆袭txt下载 - 蓉大爷的逆袭最新章节 - 蓉大爷的逆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