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北朝求生实录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兵锋无双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唐朝工科生 帝国吃相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 澳洲风云1876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23章 劝谏皇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唐国公次子在京兆郡鄠县遇刺身亡的消息,经过前往张瑾府上祝寿的各家代表一扩散,很快就在关中引发轩然大波,尤其此事还发生在京城旁边,而官府当天又没有立刻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这便导致关中百姓人心惶惶,普遍对大隋王朝治安感到十分担忧,而鄠县一带的百姓甚至连门都不敢出。

未免恐慌进一步扩散,雍州州牧和京兆府当天黄昏就找来目睹这场刺杀的人证,通过这些前去枯竹寺上香的香客作证、表述;雍州两级官府断定那批黑衣绿衣刺客的目标就是李世民,而不是误杀、更不是想杀唐国公世子李建成;否则的话,他们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继续刺杀李建成、而是选择逃之夭夭呢?

然而官府认为李世民毕竟只是一个八九岁小孩子,他不可能得罪什么致命的敌人;由此可见,刺客刺杀李世民的目的便是打击李渊、亦或是报复李渊。

之所以杀李世民而不是他的兄弟,官府给公众的解释是李渊夫妇不管去哪里上任都会带着李世民;此举足以证明李世民是李渊夫妇最疼爱最宠爱的孩子。而刺客背后的主谋显然十分清楚此事,故而认为刺杀李世民所给李渊造成的打击,远远超过刺杀「不受宠」的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

于是乎,李世民就死了!

雍州州牧和京兆府的分析和解读,以及「父债子还、子代父过」的定调,其实也是很多达官贵人、明理之士猜到的内容,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是一通废话;但是对于没有多少见识的百姓而言,官府这番解说却如同是黑暗之中的指明方向的明灯一般,不仅得到绝大多数百姓的认可,还将笼罩关中的恐慌情绪一扫而空,他们顺着官府的节奏一想,纷纷认为这是针对李渊的刺杀,与百姓没有半点关系,否则的话,凶悍刺客为何没有杀在场人证?

百姓如是理清,再加上各级官府的暗中发力,浮在百姓心中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百姓们虽不至于立刻恢复以前的生活,但是最起码,人心却是安定了,

亡羊补牢式的解说,使民间没有造成骚动;但这件事给予权力机构和权贵带来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截止雍州州牧和京兆府、鄠县县衙和受害人家族,一些政治洞察力敏锐的达官显贵、有识之士也意识到刺杀事件只是一个信号,隐藏背后的,极可能是一场大风暴。

不出所料,杨广得到李世民在西京郊外被刺杀的消息,顿时勃然大怒,将兼任雍州牧的杨昭、雍州长史李长雅叫去皇宫就是一顿臭骂。

收拾了杨昭和李长雅一通之后,杨广愤怒的下旨令雍州州牧府、京兆府、鄠县调查李世民被刺杀的原因;三\/级官府由雍州府牵头,各出精干联合调查此案,限仅他们于五天内查清凶手、处以极刑,还李家一个公道、还天下一片清明。

同时,杨广又令次子杨暕代表自己前去慰问李家,准许李家以成年人、开国县公之礼安葬李世民,各种关怀做得非常的细致,获得朝野一片赞誉,朝臣皆称圣人贤明、皇恩浩荡。

杨广对此事的确是非常恼怒,而不是在装模作样、示好于众。虽然说他根本就不在意李世民的死活,可是光天化日之下在西京郊外行刺杀举动,完全就是在挑战大隋的国法、挑战他的威仪、动摇朝廷的权威;这不但是扇他杨广的耳光、向他宣战,而且还是搅乱大隋官场、大隋天下秩序;若是朝廷不查出凶手,并施以极刑,他日岂不是人人效仿?

到时,天下岂不是因此大乱?

四天后,雍州府拿出了初步调查结果,指出李世民极有可能是被流窜在外刘迦论派人谋杀,理由主要有三:一是扶风(岐州)与上郡(豳州)接壤,李渊担任岐州刺史期间,盘踞在上郡的桥山贼刘迦论企图向西南方的岐州发展,被李渊率领郡兵狠狠地收拾了一通,他虽

然成功逃回上郡,可是他的两名弟弟却死于李渊之手。

二是射中李世民的毒箭乃是用坚硬黄枣木制成,从箭杆分析,这是一个多月以前从树上砍下的木枝,而黄枣木是延安郡的特产,目前的刘迦论,就藏匿在延安郡。

最后的理由则更为明显了,在刺杀案发生的前几天,唐国公府所在的那一曲中,曾有几名操着延安郡口音的稽胡接连几天投宿于同一间客栈,在刺杀当天前一天晚上,他们迅速离开。而后,却又出现在鄠县翠华山一带。

虽然说贼寇刘迦论笃信佛教,这一次有可能是派人去名声在外的枯竹寺进香,然而结合以上分析来看,显然不是进香那么简单。

当然,这只是雍州府、京兆府的推理,并非是最直接的证据,所以两级官府现在也无法出具正式的报告,可是无论如何,两级官府将嫌疑人指向刘迦论,加上豆卢宽和王世郎、王升、梁宏之前勾结刘迦论的事实,使得这份调查报告隐隐指向了元氏为首的元派。毕竟无论是豆卢宽也好,王世郎、王升、梁宏也罢,他们都是元派的代表人物。

尽管杨广事务繁忙,但他还是将这份奏疏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将人证口供都扫了一遍,最后忍不住摇了摇头,这种根本就不是证据的推断,实在是太过牵强,没有丝毫说服力。

看完,将奏疏连同人证口供递给了杨集;杨集自从回来以后,天天被他叫来皇宫当参谋,杨集现在根本就不是什么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而是成了杨广的私人幕僚。然而这个毫无权力的私人幕僚,却是尚书、侍郎级别的***都眼红的炙手可热的「职务」。

杨集面对这份「有理有据」的很不靠说的调查报告,大有啼笑皆非之感,这种完全被带歪的思路,官府怎么可能抓到真凶?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面对世家门阀、达官贵人的时候,官府会显得这么的不靠谱,而在对待民间案件,破案率其实十分精准的、十分迅速的。这是因为民间案件之所以容易查,主要是民间人口少、百姓流动性不强、仇家源单纯单一;一般来说,百姓得罪的对象往往都是那几个人,而其他的乡里乡亲也多少知道一些内幕,故而一旦遇到诸如杀人的大案,只需锁定与被害人有纠纷那几个人,很快就能查个清清楚楚。

世家门阀、达官贵人则是在不相同,因为他们与太多人明争暗斗、争权夺利,使得每个家族每个***的政敌和敌人都多不胜数。像李世民这种没有丝毫证据的案件发生以后,李渊的每个政敌、敌人都有嫌疑,所以破案的时候,官员往往先把目标锁定他最大的政敌和敌人、亦或是锁定他最大政敌和敌人的敌人。之后一边调查、一边排除。

而杨集虽然是元氏最大的敌人,但是这起案件涉及到关陇贵族「秘而不宣」内部斗争、事先就被定义为内部斗争、元家又有些臭名昭着,故而没有人考虑到杨集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挑起元家、李家的纷争。另外就是元氏和李氏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就算杨集想要挑拨离间,那么他刺杀的对象也是大世家、大门阀子弟,而不是毫无存在感的李渊的儿子。

杨广拿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见杨集已经放下手中的报告,便问道:「金刚奴,你认为这份调查报告如何?」

杨集决定实话实说,苦笑道:「虽然推理得「有理有据」,但却有些儿戏了。」

杨广点了点头,又问道:「若是让雍州府、京兆府顺着这个思路查出去,你以为如何?」

其实杨广并不是很在意这起案件本身,他担心的还是这起案件的影响力、以及所引发的后果,如今雍州府、京兆府给了一个明显的方向,使案件的影响进入了可控的范围,他心中已经松了一口气。他现在感兴趣的是调查报告那个隐隐所指,能否借着这起案件,进一步向元氏和元

派施压。

杨集蹙着眉思索了起来,他明白杨广的意思,但却不太赞成杨广这个「将错就错」想法。

世家门阀的存在,的确把帝国分割成数个强大的阵营,对帝国的延续造成了威胁不说,而他们彼此之间为了利益的争斗,根本就不管国家利益、百姓死活。但是就目前来说,世家门阀将「臣权」和某些重要位子视为己有,他们彼此之间斗争尚可,可是他们绝对不愿意让杨广和其他势力插手进来,这也是他们当初反对武举、反对科举、反对教育、反对书籍推广的重要原因。

毕竟官场上的位子有限,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固有的各个派系尚且不够分,他们为了一个太守、一个上县县令,斗得难解难分的,又怎么可能让人口基数庞大的寒士参与进来呢?

而杨广意图扶持、并抱以殷切期望的寒士现在在官场之上,仅仅只是处于柔弱的萌牙之状,根本经不起暴风雨的摧残,即便有人当上了官、将领,但那也只是底层中的底层,还不能成为杨广所依重的得力干将,更没有实力与根深蒂固的世家门阀博弈。

世家门阀根深蒂固,触角遍布天下,他们在杨广强势压迫之下,对江山稳固、皇座稳定、大权在手的杨广深怀戒意;要是杨广亲自下场,贸然参与各大派系斗争、插手某个派系的内部斗争,他们定然秉承唇亡齿寒的宗旨,逐渐抱团取暖。而不会分裂、或是针锋相对。

若是事态到了这一步,杨广除了皇族和寥寥无几的寒士之外,还能靠谁?而皇族势单力孤、寒士又没有那份力量,又如何斗得过把持地方、把持军队的天下世家门阀?

梳理于此,杨集先将自己的分析和顾虑说了一遍,又见杨广陷入了思索,然后劝道:「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唯有刚柔并济才是世间至理。这起案件使关陇三派疑神疑鬼、相互猜忌,却也为阿兄创造了逐个击破的契机。若是阿兄以皇权插手此案、干涉官员调查,并刻意将真凶引向元氏这边,别人定然以为真凶就是阿兄,行刺的目的便是挑拨离间,故而,我认为此乃得不偿失之举。」

「待到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大可再针而对之,一一剪除那些有问题的官员。」

总之就是一句话,那就是你还得忍忍,绝对不能犯急功近利的毛病。要是你再这么步步紧逼下去,甭说是关陇贵族三派了,便是关中士族、山东士族、河东士族、中原士族、南方士族等等势力也要离你而去。

届时各怀心思,国基动摇、天下不安,则大大不妙矣!

听了杨集这番良言,杨广也觉得单凭自己手上的力量,还不足以应对天下所有世家门阀,他默然半晌,向杨集颔首道:「我亦知晓轻重,不会胡乱插手司法的。」

说到这里,杨广忽然想到一事,顿时向杨集问道:「刘迦论既然在延安郡为祸地方,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要不你带兵去灭了他?」

杨广对杨集非常信任,这厮样样都能做得相当不错,无论是军事还政务都做得让人无可挑剔,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文采都高人一等,说他是数百年难得一见之奇才,亦不为过。

唯一让杨广不满意的就是现在人人担心自己被裁、人人都因此忙得不可开交的;然而杨集这个尚书令是能不上朝就不上朝、能躲则躲;在他看来,或许参与早朝和处理国事,还不如在家陪媳妇儿子有意义、有价值,若是裁减了他卫王阁下,或许他还求之不得。所以目前的朝廷,像杨集这悠哉游哉当大官的,完全就是绝无仅有。

杨集不满道:「刘迦论只是一个小小蟊贼罢了,而我却是一国尚书令,要是让一国尚书令带兵去清剿,那么说出去,朝廷得有多丢人啊?依我之见,随随便便一个将领就行了。」

杨广稍一思忖,也觉得此言有理,可是他仔细想了想

朝中诸将,却又说道:「理虽如此!他们都有他们的事情任务,抽不开身啊!」

「我作为尚书令,我最忙。」在杨集看来,剿匪远比两军对垒、远比堂堂正正的大决战麻烦和复杂,去的人多了,他逃入山林;去的人少了,非常容易被对方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反剿灭,听到杨广要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当即摇头不答应。

「目前就你最闲,你不去谁去?」杨广笑骂道:「金刚奴,你当我瞎眼了不成?现在满朝文武就你杨尚书令最潇洒,比我这个皇帝还会享受,给你个小小的任务又怎么了?」

杨集眼珠一转,说道:「延安郡太守是不是屈突通?」

「就是他!」杨广奇怪的说道:「他怎么了?」

「他就是最佳的剿匪将领!」杨集下了定义以后,立刻说出了理由:「钱益兄造反之时,高岭壁一战是决定整个战局的关键;然而奇袭并火烧高壁岭连营的屈突通却因为杀敌过多,备受争议,阿兄当时迫于时势,不仅不晋升这名为朝廷立下大功的大将,反而以降职的方式,平息朝野的怒火。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过往已然慢慢淡去,我认为这员良将也该启用了。」

说着,杨广看了杨广一眼,续道:「他是延安郡的父母官,有责任剿灭境内之贼。而这也是阿兄给这名良将的机会。」

杨广想了想,便点了点头:「就依你所言。」

杨集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杨广知道他又是想偷懒,心说他既然瞧不起小小蟊贼,那就派他去打大的好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宋檀记事 都市皇宫 无限之信仰诸天 特种兵在都市 修罗武神最新章节列表 限制级末日症候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凤还朝,妖孽王爷请让道 后宫春春色 全球高考 软妹子重生记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都市之最强狂兵 贺总别虐了,夫人这次真的死了 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 明末边军一小兵 我在大唐有块田 异界艳修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回到唐朝做首富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黑魔法三国传 水源王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秦始皇荡平六国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我不叫谢石头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