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男儿行 庶女有毒 唐砖 北朝求生实录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宠文结局之后 明天下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0章 甘露定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兴宫甘露殿,杨集和杨安匆匆忙忙的走进了杨坚的御书房,杨集向杨坚行了一礼:“拜见大伯。”

“这里是私人场合,一家人无须多礼!坐下说话。”杨坚心情极好,虽然杨集遇到了巨大风险,但人毕竟连点伤轻都没有,更令他欣喜的是太子杨广能够以刺杀杨集的贺若弼为棋,引出了一大堆关陇贵族,这步棋下得非常漂亮。

至于贺若弼,他杨坚已经仁至义尽了,不管他有什么下场,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如果都知道了,还不严惩,又如何向逝去的弟弟和杨集交待?重要的是如果不严惩,岂不是助长他人气焰,动不动以行刺这种不法手段来刺杀皇族和政敌?

“喏。”甘露殿位于宫城,乃是三大殿中的第三殿,其地位相当于普通人家中的内书房、贵客厅,杨集对这里十分熟悉,找个位置就坐了下来。

开口询问道:“大伯,我入宫之时,听说抓了很多世家门阀的家主,您准备向他们开刀不成?”

“我倒是想把他们像陈叔宝那样关起来,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杨坚苦笑道:“我大隋数十万大军各级将领都是关陇贵族的子弟门生、故吏亲信,若是我在京城一动手,那些人还不得反了大隋?而其他大州的兵马也不能指望,光靠咱们爷儿几个,以及京城中这战兵马,又能撑得多久?”

杨集闻言,不解的问道:“那大伯为何让阿兄抓了这么多人?”

“我只是借题发挥,把这些人抓来当谈判的筹码罢了。”杨坚笑了起来,他这个侄儿不仅能打、头脑聪明,还有策略、有担当,关键时刻敢战数十万突厥军不说,并且将之打败,这样的人遍观满朝文武也是极为罕见,年轻一辈之中,恐怕没有一人能及。

慈爱的笑着说道:“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你不用多做理会。而且你年纪太小,经历的事情也少得可怜,若是过早涉入这个是非圈子,对你百害无一利,现在做好本分之事就够了。”

“是!”杨集也知道杨坚是为自己好,便不在纠结于这个问题,平心而论,他虽然知道有些事情避无可避,但心中也不想过早牵扯到朝廷各种龌龊的政斗之中,要是过早当一个机关算尽的政客,整天投入阴谋之中实在太累了,还不如跑去凉州打打仗、欺负欺负一下异族,多干一些打怪升级这种有意义的事情。

“大伯,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要是一不小心把吐谷浑惹火了,怎么办?”

“这还用我教吗?自然是干死他,干完就占。”杨坚瞪了杨集一眼,说道:“吐谷浑那鬼地方和北方草原不一样,虽说吐谷浑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用处,但是战略意义重大。它对我大隋河西走廊,凉州、益州北部都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吐谷浑一日不亡,丝绸之路就一日不安全。只有将之纳入大隋版图,大隋西部才能彻底安宁下来。仅仅只是它的战略地位,哪怕再艰苦也要打下来、哪怕以后每年需要靡费无数去供养上面的军民,这笔账也得认。”

“大伯英明!等我干掉吐谷浑,再把我派去幽州打高句丽。”杨集心想:如果自己率先把吐谷浑和高句丽都灭了,看杨广那个败家子怎么玩。

“高句丽可不是那么好打的。”杨坚神色凝重了起来,道:“高句丽自汉以来,便一直在蚕食中原王朝的领土,他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汉朝时期的郡县,我们自然不能任由它这么扩张下去。况且东方是茫茫大海,而我大隋未来的重心在西方、北方,若是西部战略不顺,高句丽定然跳出来捣乱,所以我们必须在它没有强大之前灭掉,彻底解决东北的后患之忧,唯有如此,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向西发展。只是它盘踞辽东几百年,早已根生蒂固,人口高达六七十万户、三百多万人,可战之士足足有六十多万人,同时高句丽不像各自为政的突厥,它的权力高度集中在高句丽朝廷之手,体制和大隋王朝毫无二致,另外高句丽人作战勇猛彪悍、善于骑射,其实力不同小觑。”

“单论及军队战斗力、武器装备、作战意志等方面,我大隋将士实际上占有绝对的上风,但是高句丽占有山川之险,地形、气候比草原恶劣无数倍。开皇十八年我让谅儿、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水陆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然而谅儿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时恰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由此带来的是疫病肆虐全军。而担任补给任务的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他们自莱州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只多沉没,后勤物资全部葬送海底,所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最后我军将士十分之八到十分之九的人死亡了。之后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向我大隋称臣,令我大隋多少有了点颜面。”

杨坚苦笑一声,目光看向杨集,郑重的说道:“不过双方都知道这虚假的‘君臣关系’,不过是为下一次大战蓄势罢了。所以这一战迟早还是要打的。而高句丽之战乃我大隋王朝前所未有的耻辱,他日定要将高句丽歼灭、筑京观,以慰二十多万英灵。”

异族人在杨坚心中的地位也就那样,就算是全死了,他也只会拍手称快,而不是以妇人之仁的方式去唏嘘、感叹。毕竟这是种族之间的斗争,没有丝毫手下留情之说。

“我明白的。”杨集忽然想起了一事,笑着说道:“大伯这番话,若是被王通听到,恐怕又要叽里咕噜一大通了。”

王通乃是当世罕见的经学家,虽然只有二十岁,却已名冠士林,尤其是他的父亲王隆,曾在开皇初年,奏过《兴衰要论》,得到过杨坚称道。

而王通前不久向杨坚奏上《太平十二策》,主张“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深得杨坚赞赏。

只是王通坚决的认为人性本善,天然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只要通过教育才能帮助人们养成完全的人格,就能达到“乐天知命,穷理尽性”的境界,最终成为“君子”“圣贤”。

他这番空泛的理论,素来重视实干之才的杨坚就不爱听了。

杨坚当这么多年的皇帝,惩办的贪官污吏多不胜数,最高记录是把冀州几百名贪官污吏、不称职官员、不作为官员罢免干净,使州县肃然。他对吏治的大力整肃,上裕国库、下纾民困。可以说,大隋能有今天的隆盛,依法治国实为要因。

而王通一个毛头小子连个县吏都没有当过,连大隋是如何富足、百姓是如何安康的根本原因都不知道,却大谈人性本善、大兴德治,这不是与大隋既定国策相悖么?

但是杨坚又十分看重这小子,希望他的思想之中多些实干,少些浮夸扯谈,于是便任命他为益州司户书佐,希望他多接触一下底层老百姓,以便完善自己的思想主张,然而这小子心高气傲,都没有上任就辞官了。

杨坚作为一个皇帝,手中有的是人才,怎么可能把这么恃才傲物、不切实际的小子放在心上?若非杨集提起,他都忘了这号人物。

此时听到杨集提起王通,便摇头失笑:“王通是太原王氏的子弟,由于有天才、神童之名,一直受到家族重视,自小就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锦衣玉食之中,岂知世态之艰难?若是生活在乱世之中,或是饿上几天,就不会鼓吹人性本善那一套了。你要记住,当你准备重用一个人时,不能看他说什么、也不能看他有多大的名气,而是要看他做过什么,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夸夸其谈之辈,若是你实在想用这种人,最好把他扔到艰苦的地方磨砺一番。”

“多谢大伯教诲。”杨集笑了起来,他心中对杨坚这番用人之道是十分赞同的。

当他仔细想想,却发现目前的大隋王朝中枢,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儒派大臣。

相对于声势无双的关陇贵族,号称儒学正宗的山东士族在大隋中枢的势力十分孱弱,细究起来,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大隋王朝注视实干、轻视浮夸的儒术,自从废除了士族赖以生存的九品中正制以后,使山东士族对大隋王朝心怀不满,大都专注于家族教育而不愿出仕。

二是在河阴之变中,尔朱荣把北魏朝廷中的山东士族官员屠杀殆尽,使山东各大名门望族惨遭重创,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

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大隋王朝与北周一脉相承,宇文泰建立起来的关陇贵族是西魏、北周、大隋的核心之力,而山东士族主要效力于高欢的西魏和北齐。杨坚为了胜利代周,以北朝之力迎战强大的北突厥、南南陈,所以需要团结关陇贵族一切力量,因此需要向关陇贵族进行妥协,致使朝廷中枢的官员多是来自于关陇贵族,尤其是军队,几乎被关陇势力牢牢控制。

皇帝杨坚的不重视、关陇贵族的排挤,使山东士族在大隋王朝几乎没有立锥之地,只能通过九品中正制延续下来的自荐、举荐等方式,担任无关紧要的地方职务。

尽管杨坚现在开始扶持山东士族对抗关陇贵族,不惜让闻喜裴氏中的裴矩出任大权在握的吏部侍郎,但山东士族之前在朝堂上的势力太过薄弱,所以裴矩的崛起只是一种偶然、一种意外,并不能改变大隋王朝势力构成,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等传统士族,都没有出现一个朝廷高官。

杨集知道杨坚因为重实才、重法治、不尊儒,导致他被手握笔杆、书写史书的儒士黑得一塌糊涂,历史地位毁誉参半,但是他的历史贡献摆在那里,怎么黑都抹不掉他的功绩,于是只能淡化他的地位、存在。

在谈到三省六部时,不吝锦绣文章盛赞唐朝,对杨坚则是一笔代过,而“租庸调”变成了唐朝所创;每每提及大兴城时则是说隋朝劳民伤财,可一到唐朝则是笔锋一转,大大的褒奖盛世长安。倒是外国史学家在书写杨坚时,能够以公正客观的眼光,给予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若是大隋王朝照着杨集所熟悉的方向发展,隋朝肯定被写成连大隋人都不认识的模样。而他杨集估计也被搞成一个屠夫。

念及于此,杨集便向杨坚说道:“大伯,我要在凉州做一件事,需要用到很多纸匠。您给我安排一些出色纸匠如何?”

“你要造纸?”杨坚没有给出答复,而是注视着杨集:“金刚奴,你实话告诉我,你造纸干什么?”

“大伯!”面对杨坚,杨集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便说道:“从古到今,世家门阀掌控了教育,他们的子弟衣食无忧,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掌心之中,所以代代出人才、代代高高在上。而寒门子弟、普通百姓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如何与世家子弟竞争?世家门阀发展至今,掌控了越来越多的生存条件、学习条件、仕途晋升之路,使天下官员都出自世家门阀,他们以联姻、师生、从属、结盟等等关系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强大利益同盟,在维护、提升他们自身利益体系之时,却弃朝廷的利益不顾,历朝历代的皇权每到衰弱之时,他们便无视朝廷政令,甚至操控了朝廷。由于朝堂内外的官员都是他们的‘自己人’,便是皇帝也不得不沦为他们的利益傀儡。”

“想法很好,可是这谈何容易啊?”杨坚苦笑道:“世家门阀知道他们的优势在哪里,所以极力打压寒门士子、严格把控了教育,根本不给寒门士子、普通老百姓读书学习的机会。老百姓读不到书,就不能明理、不能当官,如何与他们争?”

杨集肃然道:“世家门阀为何能够垄断教育?为何天下人才都是出自名门望族,而寒门士子很难出头?我认为原因在于学习成本太高,寒门士子尚且对昂贵的书籍望而生畏,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对于读书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如今而用来书写的纸张要么是贵得要死的宣纸,要么是质量极差的竹纸,两者都难以满足书籍、知识的大力普及。所以我要找些纸匠研制品质比竹纸好、价格比宣纸低的新纸。只要有这种物美价廉的新纸,那么大隋人人有书读、人人都读得起书,也能使大隋人才来源多样化,而不用过于倚重世家门阀。”

其实在大隋王朝,说“富文富武”才合理。大隋的文化载体主要还是竹简、帛书、绢书、宣纸书,书籍的价格十分昂贵,学文的成本不比学武低多少。

所以世家天下用来形容大隋王朝十分贴切,世家门阀不但垄断了官职、权力,还把文化传承也垄断了,他们掌握了大隋王朝的权力、掌控了世间最顶尖人才,给寒士入仕、晋升的门缝不断萎缩,使寒士、底层官员心中充满了怨气。

这类人从来不去考虑时代大背景、官场权力构成,更不知道皇帝也需要妥协,甚至连皇帝为他们的努力也一概视而不见,只知道抱怨皇帝不行、抱怨皇帝不公平,然后跟着各个世家门阀、名门望族打出的口号,人云亦云的对皇帝口诛笔伐。当他们心中的怨气、怨念达到一定程度,只需一个小小引子,便能爆发出来,心甘情愿的当世家门阀的马前卒,沦为颠覆一个王朝的炮灰。

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势,其实并不难,毕竟印刷术本身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只需用廉价的竹纸印刷一份正确引导舆论的报纸即可。

但是杨集眼下并不准备去打破,一来是皇族和关陇贵族的关系十分紧张,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了,如果再把山东士族、南方士族也惹毛了,那么这天下离乱世已经不远了。二来是先行者通常没有好下场,杨集可没打算做商殃、主父偃这类先行者,或者说,杨集不准备亲自去做。

但是凉州是大隋王朝吸纳西方文化的桥头堡,可以借胡商、胡人之名,先把改变大势廉价的纸张、书籍研究搞出来。然后借助王府遍布天下的商队,把廉价的书籍、纸张交给各地商人销售,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发行天下,当如火如荼的大势形成,世家门阀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就算有人倒霉,那也先是为财而死的商人,这与杨集何干?

杨坚闻言,心中一下子火热起来,目光灼灼的看着杨集:“金刚奴,你对这种新纸有把握吗?”

杨集也不好把话说死,笑道:“还没有试过,我怎么知道?”

其实自蔡伦以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廉价物料改进造纸术以来,除了纸张质量有所改善外,也为后来广用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当时间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植物纤维造纸更是层出不穷。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纸张层出不穷,但这些纸张各有缺陷,都不能担负起承载知识的重任,直到宣纸出现,它特有的润墨性和渗透性,就让达官贵人如痴如醉。

与昂贵的宣纸相比,诸多廉价纸张的技术,其实也到了差之毫厘的地步,若是破开这道技术壁垒,就能造出质量比肩宣纸、价格低廉的新纸。

对于杨集来说,推这一把并非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些传统手工艺严格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充其量就是缺少一个简简单单的创意。

人类历史上的很多发明都是如此,并不是说某些传统工艺有多么神奇、有多么难造,难就难在各种传统工艺被窗纸一般的创意困住了。只要捅破这层薄薄窗纸,就能豁然开朗,蜕变为另外一方开地,如果捅不破,那就永远处于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之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字印刷术,达官贵人明明每天都在使用印章,但是偏偏就没有人想到用这方法印书,直到毕升出现……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创意,可是谁能否定毕升这点创意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

而杨集,他自己虽然造不出什么东西,但是他比古代工匠见多识广,古人视为不可能的东西,在他眼中却是习以为常,关键时刻可以给古代工匠提供一块敲门砖、一个思路。

“你有这份心思,我自然不会反对,我给你安排一些纸匠便是了。”杨坚沉吟半晌,又说道:“蔡伦当初改进造纸术,号称是天下最锋利的宝剑,若是推广开来,可以为朝廷收拢天下士人之心,只可惜一来技术不成熟、产出的纸张不多,二来,虽然没有明确文献记载当年发生了何事,但是汉和帝死去以后,蔡伦造纸之事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个蔡伦出来造纸,使得造纸术停滞了数百年,甚至很多造纸术都没有相关记载。你可知为何?”

杨集说道:“应该是蔡伦造纸触动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世家门阀不希望第二个蔡伦出现。”

杨坚点了点头,肃然道:“蔡伦先后侍奉四个幼帝,他身居列侯,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书令,但是蔡伦辉煌过后,却是落下了自尽身亡的下场,官面上的解释是蔡伦因权力斗争畏罪自杀。可是再怎么没落,那也是位尊九卿、尚书令的人呐!以我大隋如今的官制来看,那就是五省主官之一,就算我要杀这样一个大臣,都要掂量再三。然而在汉朝,一个类似五省主官的大臣却给吓得畏罪自杀,这里面的文章可多了。”

杨集皱眉问道:“大伯意思是说蔡伦是因为造纸,触犯了太多的利益,所以成了商殃、主父偃这类人?”

“可能性还是极大的,所以你造纸可以,但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以后要是新纸造出来了,你也不能领这份不世奇功。”

杨坚目光看向杨集,郑重的说道:“只因这是一个世家为主的天下,如果寒士因为新纸多了读书机会,终有一天会打破世家门阀对知识的垄断,所以新纸一旦出现,必然遭到无情的打击,到了那一步,我和阿?也未必护得了你。”

杨坚的郑重叮嘱,令杨集心中生出一股浓浓的暖意,拱手行礼道:“多谢大伯关心,我心里明白。”

“你明白就好。”说到这里,杨坚忽然笑问道:“听说你昨晚一举夺得美人芳心了?”

杨集汗颜道:“应该算是吧。”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应该算是’?”杨坚冷哼一声,一脸嫌弃表情的训斥道:“敢爱敢恨方是大丈夫,不就是一个女人吗?既然看中了,就应该干脆果断的弄到家里,这有什么好担心的?男人的脸都给你丢光了。”

“……”杨集的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番话如果由其他人来说,听者会觉得豪迈大气。

可现在,杨集听得只想笑。

“想必关陇贵族已经奔波打点了,我也要准备准备,你先回去吧!”杨坚目光看了杨集,忽然发现这小子忍笑忍得脸红脖子粗的。稍微一想就醒悟了过来,心中大是羞恼的说道:“滚滚滚!”

“是是是!”杨集“噗嗤”一笑,一溜烟的跑掉了。

————

求订阅、月票、推荐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亿万盛宠只为你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逍遥人生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欢女爱 官道之色戒 宋檀记事 神秘世界:开局睡觉就会死 艳海风波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大帝姬 小师妹她又凶又靓 武侠之气运掠夺 都市神级超人 极道天魔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橙心如意剑 萌宠狂妃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三国之一马平川 大宋必须浪 神仙门 
最近更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星落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水浒英雄传说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