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首页 >>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男儿行 江山美色 富贵小丫鬟 唐砖 北朝求生实录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宠文结局之后 
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 五代十国往事全文阅读 - 五代十国往事txt下载 -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章 恶魔崛起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恶魔崛起】

晚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这一年,巴南饥民群聚为盗,被官军骗到山下,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然后遭官军突袭,惨遭血腥屠杀;

这一年,党项人再次侵扰大唐边疆;

这一年,河东节度使李业“侵扰杂胡,妄杀降者”以致“北边骚动”;

这一年,我们敬爱的大诗人——杜牧,死了;

这一年,皇帝宠爱的儿子——靖怀太子李渼,死了;

这一年,淮南大饥荒。

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关岁末,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朱诚先生喜得贵子。

朱诚先生,真的是一位“先生”,教书先生。他的爸爸朱信也是位教书先生。说句恭维的话,老朱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了。

既然是书香门第,给孩子取名自然不能太随意,没文化的人家才会让孩子叫什么砖头瓦块儿篱笆泥、鸡鸭牛羊屎尿屁。

朱诚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长子朱昱,次子朱存,刚出生的是第三个儿子。老三叫啥名呢?反正要有好的寓意,还要响亮。

当时正是唐宣宗李忱在位,皇子们取名全带三点水,如李温、李泾、李渼等等。李温,即后来的唐懿宗,即位后改名“李漼”。

温,是个好字眼儿。温顺、温柔、温和、温暖如春、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

朱诚先生就赶了个时髦,干脆就借用了这个“温”字,沾一沾皇家的福气。于是,这个新生的男婴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朱温。

朱诚肯定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孩子真的就沾了大唐皇室的福气。沾大发了,直接沾没了大唐近三百年的国祚。

这个叫朱温的孩子,也在后来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称谓——梁太祖。

对于“书香门第”的恭维,朱温应该觉得很刺耳,如果当时有谁以此来拍他的马屁,难保不是拍在马蹄子上。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唐朝的教育体系,以便熟悉朱温的家庭出身,也好一窥他的悲惨童年:

唐代的学馆大体分三种:太子东宫崇文馆,门下省弘文馆,学校。

前两个——特别是第一个,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这不是给平民百姓预备的,您再有钱也买不到“二馆”的学区房。“二馆”只有几十个招生名额,录取条件基本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学校”。

最后一个——学校,又分京师学、州县学。

京师学隶属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种学,合称“六学”,故而京师学又与上述“二馆”并称为“六学二馆”。

再来看“六学”的招生简章:

国子学: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太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四门学:六、七品官员子孙,庶民之俊异者(终于对平民百姓开放了);

律学、书学、算学:八、九品官员子孙,庶民之通其学者。

作为国家重点教育机构,高门槛的背后也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做支持,例如“国子学”的教师配置: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逆袭,成为无数穷苦百姓的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田舍郎是没有“六学二馆”的入学资格,他们只能进入州县学。

州县学,就是地方州县办的学校,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招生名额同样也不会太多。

以上,就是唐代的公立学校了,一般情况下,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也基本出自于此,而且是以“六学二馆”为主,从州县学里飞出的金凤凰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除此之外,就是私人开办的学堂、私塾,或者“聚徒讲义”。这种私立教育机构嘛,招生条件宽松、学费低廉、师资力量稀松、升学率几乎为零……

具体到老朱家呢?朱温祖宗八辈儿是贫农,别说八辈儿了,再往上推八辈儿,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一直到了朱温的曾祖父这一代,终于下定决心,要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朱温的祖父朱信,就捧起了书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科举考试的不归路。

在三次科举不第之后,终于心灰意冷,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一边“聚徒讲义”,一边激励着下一代,也就是朱温的父亲朱诚。

朱诚很有毅力,一连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在封建的农业社会,一个脱产或半脱产的劳动力,是全家人的经济负担。

八年了!

还别说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即便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农民子弟高考落榜,连续复读若干年,在新一年的高考之前,父母对他说,咱家债台高筑,实在无力支撑,如果今年你还没考上的话,就必须回家务农了。然后该考生咬牙拼命,终于收到了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具体桥段可以参见电影《中国合伙人》。

为了维持生计,朱诚也不得不放弃科举考试,转而在乡里教书糊口,“以《五经》授乡里”,由此还收获了一个略带戏谑调侃的外号:朱五经。

再来看朱老师创办的“学校”:

校址:砀山县午沟里,露天敞篷阳光大教室(村头大树下);

师资力量:具有丰富科举考试经验(连续八年落榜)的全能型人才一人(校长兼讲师、教务处主任、保安、保洁……)

课程安排:五经(小学三年级以下课程);

收费标准:价格亲民(多少给点儿就行)。

所以,“知识分子家庭”、“书香门第”这类词,最好少用在朱温身上。打人不打脸,骂人别揭短。

朱先生家的经济情况,也可见一斑了。穷啊,真穷!

朱家两代人,十一次跳龙门,无一例外全部失败。想要翻身,只能靠眼下第三代人了。

长子朱全昱,老实木讷,朴素务实,是个老实人,也爱说实在话:“爸,咱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爷爷考了三次,您考了八次,什么功名都没得到,要我说啊,甭瞎折腾啦,认命吧。”

听到这丧气话,朱诚羞愤难当。算啦,强扭的瓜不甜,踏实务农也是一种美德。

顺便一提,老大朱全昱日后对朱温也说过两句实在话,朱温只听进去一句,倘若他把后一句也听进去的话,下场也不至于那么悲惨。这是后话。

次子朱存和三子朱温,好勇斗狠,经常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不过朱温倒是有股机灵劲儿,比老二有脑子。

于是,朱诚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朱温身上。希望有朝一日,他可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只可惜,朱诚等不到那一天了。

贫穷,不仅击垮了朱诚的精神,更是击垮了他的身体。

大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44岁的朱诚走完了他凄苦而短暂的一生,撇下了四个孩子:18岁的朱全昱,16岁的朱存,15岁的朱温,13岁的小女儿(名字无考,暂且叫她“粉红朱小妹”吧)。

老婆孩子跪倒在病床前,泣不成声。

他们哭的是自己的丈夫、父亲的离去,也是哭的他们自己。接下来,他们该怎么活?

家里仅有十余亩薄田,孤儿寡母,家中顶梁柱忽然崩塌,又逢乱世,如何生计?

朱诚呀,你一人赴死易,我们一家人求活难!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亿万盛宠只为你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逍遥人生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欢女爱 官道之色戒 宋檀记事 神秘世界:开局睡觉就会死 艳海风波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大帝姬 小师妹她又凶又靓 武侠之气运掠夺 都市神级超人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橙心如意剑 重生南非当警察 萌宠狂妃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三国之一马平川 大宋必须浪 
最近更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星落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水浒英雄传说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穿越大明做女皇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 
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 五代十国往事txt下载 -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 五代十国往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