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共赏清歌

首页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女将星 庶女有毒 马前卒 调教太平洋 抗日之兵魂传说 霸天武魂 即鹿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唐朝工科生 春秋我为王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共赏清歌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全文阅读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txt下载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49章 玉堂殿试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汉的科举考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早已日趋完善。

根本不需要皇帝的亲自掌控,就能正常运转,所以他坐镇的原因,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表示朝廷对全国大考的重视程度。

回宫之后,他并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只是在中德殿分别召见了多位大臣。

尽管他不能开口说话,却并不影响他在朝廷的权威,仔细听取了这几个月的国家行政情况。

经过上次改革,商业发展与工业发展,都开始放慢了脚步,不仅如此,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良性调整。

算是初步解决了隐患,但小问题依然存在,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只能不断地查漏补缺。

崩溃的可能却是暂时没有了,毕竟由于他的强行改变,由农耕文明突然向着商业文明相融合的社会前进。

在思想观念,社会体制上的矛盾十分容易激化,唯一庆幸的是,东汉刚刚从奴隶社会进化过来不久,封建社会还不完全。

所以与后者的冲突也没有后世激越,渐渐形成一种奇怪而和谐的矛盾结合体。

从前,刘志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后面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现在一场重病,忽然间就让他明白了。

即使贵为天子,也随时可能短命。

在这一点上,他的臣子们反而比他更清醒,没别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东汉的皇帝几乎都是短命鬼。

所以皇权更迭特别快,再加上许多都没有子嗣,国家想不动荡都不行。

现在他立了太子,这些臣子们就仿佛吃了定心丸,至少有半数的人都把注意力转向了太子刘瑾。

陛下身体不好,着意培养一个新的皇帝,对大臣们来说自然是一件大事情。

只是有人抱着忧国忧民之心,有人却抱着为将来谋私利的想法,不过刘志给儿子选的两位老师,都是比较尽职尽责之人。

而且他们二人,一个学识渊博,因材施教,另一个却精通政务,头脑灵活,也算是相辅相成吧。

除此之外,刘志还为他选择了一位格致学老师,未来的帝王,必须要懂得科学在帝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另外太子每旬还必须到翰林院听课两天,接受众学士的教导。

因为当今陛下身体的因素,刘瑾更是小小年纪就开始接触朝政,他每日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参与中书省或者秘书省以及八部的工作。

刘志在召见大臣们的时候,太子也会在一边旁听。这半年父子二人都没在一起,但感情却并未生疏,因为他们经常书信往来。

作为帝王,对自己的继承人学习状况自然十分看重,常常询问他的进度,以及对朝中大小事情的看法。

而作为一名父亲,他也一样关心儿子的身心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带出一个有尊严的国家。

父子之间一直都靠纸笔来交流,刚开始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时间长了,刘志却发现了这种方式的好处。

东汉等级制度森严,君臣父子之间说话规矩极严,虽然刘志当皇帝之后,有意将许多礼节都进行了简化。

但有些东西早已经融入了整个社会,即便要进行改变,也只能潜移默化,一点点的来。

所以几位皇子,在刘志的面前都十分的规矩,哪怕调皮如刘瑜,也一样毕恭毕敬。

因此父子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处于刘志讲解,儿子们只能洗耳恭听的状态。

这使得他根本没办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但现在通过写信,儿子却能心平气和地与之交谈。

刘瑾是个比较早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有想法,他对大汉的现状,有着自己的初步认知。

认为如此庞大的国家,单单靠一个英明的皇帝去统治,风险太大,唯有成熟的制度和结构,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这让刘志微微有些惊讶,他的想法比大多数的成人都清醒。

要知道他能有这个觉悟,完全就是因为来自后世,接受了太多超越时代的浩瀚资讯。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志觉得儿子比他优秀多了。

他忽然兴起,开始慢慢地刘瑾讲解现代知识,从日常资讯到各种社会制度,以及后来的各种哲学知识……

也没有具体非要给他灌输的意思,就是漫无目的,什么都说一点,就好像平时聊天一样。

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增长刘瑾的见识,让他了解更多不同的世界,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至于到最后,他能走到哪一步,谁又能完全控制呢,最多只是引导罢了。

受到启发的刘志,也开始给次子刘震和小儿子刘瑜写信,通过多次的沟通,慢慢地知道了,刘震其实是个特别有才华的孩子。

他对文化特别感兴趣,喜欢写文章,作诗词,而且还颇有天赋。

在信中,他终于鼓起勇气,向自己高高在上的父亲发出请求,想暂缓成亲,去游遍名山大川。

年轻人,哪个没有梦想,刘志经过慎重考虑,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又专门让他挑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出发。

当然,背地里他还是派了一队龙麟卫暗中守护,免得出现什么意外。

至于他最担心的小儿子刘瑜,竟然是个工科男,他对格致学非常感兴趣。

以他那个活泼好动的性子,只要做起物理小实验,却能完全沉浸其中,一连数个时辰都心无旁骛。

刘志询问了他的老师,发现刘瑜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于是让他每日抽半天时间,去科学院学习。

在那里,刘瑜简直如鱼得水,如果将来他能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为大汉的工业发展增添力量,也未尝不可。

这次大考,刘志自然以皇帝的身份主持,而副主考则是胡广、荀爽和陈蕃。

荀爽作为大汉科举史上唯一的三元及第得主,他的无双记录,至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打破。

这使得他已经被大汉民间神话为一个完美人物,老早就有传言说他是文曲星下凡之类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荀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历,这是他首次担任科举副主考,也无形中说明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现在的大汉科举,与最开始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显着的不同,就是开始分科考试。

当年的特殊人才选拔制度,也已经纳入了科举范畴。

所以赶考的学子们,也分为工科,农科,文科、医科四大类,第一天统一参加基础的经学、算学和史学考试。

从第二天开始,将分别参加专业知识考核,工科由科学院主持考试,农科和医科分别由农学院和医学院主考,而文科则由翰林院主持大考。

这使得各类专业人材的考试更公平,而且他们将来的仕途也会与科目息息相关。

医科不用说,将来就是当医师,或者入太医院,以及医药署等地。

农科除了入农学院,还能成为农官,工科也差不多,但除了科学院,还可以进入工部和内务府等相关部门。

文科的范围更广,录取后可以入翰林院,可以入各部当文吏,也可以去当地方政府官员,路子更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入刑部或者大理寺,还有督查院这些地方,需要进行单独的专业考试。

如此一来,要比从前划分更准确,能够为各种部分输送专业人材,也使得大汉的官员们更合格。

说实话,还在现代的时候,刘志就对古代的科举制度非常好奇,光学个四书五经,就可以当好农官、刑官和各种专业官员?

这一点他十分存疑,一个书呆子,不通人情世故,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当个好官吗。

因此穿越之后,他对这件事情一直很看重,只是当时还是举察制度,要想完成心中的目标,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所幸二十年过去了,他的目标如今已经一点点完成,虽然在执行上还有许多弊端,至少体制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

为了锻炼自己的儿子,这次科举大考,他让刘瑾全程参与。

国家大考,是整个朝廷最隆重的事件之一,从上到下的所有部门,几乎都有参与其中。

与现代的高考相比,虽然参与的人数没那么多,但规格却更严厉,应该说与公务员大考最类似了吧。

毕竟考中了就直接能够进入国家体制,所以对于读书人来说,是直接决定命运的考试。

同时这也是一场整个京师的狂欢,从最开始的两千多名考生,到现在的一万多考生,数量上的变化,也表明了这二十年来教育的迅猛发展。

为了应对数年一次的大考,刘志还兴建了专门的考场,地点就在夏门外。

被刘志借用后世之名,称为贡院,整个建筑面积十分宏大,占地达到两百多亩,是他上任以来,所修建的最宏伟建筑。

贡院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修建,除了一间间的考场,还有临时宿舍和食堂,便于统一管理,免得再出现食物中毒之类的恶性事件。

这里平时并不开放,但却有专人打理,到了考试时,会提前让军队接收。

即便是负责安全守卫加监视的军队,也抽调了分属于三个机构的人员。

羽林军、执金吾和龙麟卫,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牵制,以免出现坚守自,盗的情况。

而考试期间,整个夏门亭都会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不允许车辆私自进入,不允许大声喧哗吵闹,影响考试发挥。

甚至整个京城都会实行宵禁,从戌时之后就不准在街上随意闲逛了,而这一点不仅仅是为了保障考试的正常运转,更是为了营造一个庄严的气氛。

从古至今无论什么年代,知识从来都是有价的,也是神圣的。

只不过刘志将古人心中单纯的圣人经史子集,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考试时间为三天,可从考生进京开始,到考后我分配职务,前前后后差不多要一整年的时间。

考试采取后世的糊名制,阅卷老师也不能私自开封,而且仍然采取三名老师交叉阅卷的形式。

至于基础题都会采取标准答案,而文章,诗词和其他需要自行发挥的题目,尽管答案比较灵活,但也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舞弊行为,当然无论怎么严格,这种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所以刘志采取了严格的惩罚制度,只要事后查实舞弊行为,都将严惩不贷。

当年初开科举之时,实行的西园诗会,插花游街,御殿赐宴等等盛会,都已经作为传统节目保留下来。

使得科举大考成为全国性的盛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地学子,赶到京城来观摩。

一来趁这个机会多了解科举制度,二来与各地学子多切磋学习,第三嘛,也就是来感受一下气氛,为自己打打气。

因为分了四个大类来进行考试,所以考试之后的殿试规则,也进行了调整。

殿试时会将文科、工科、农科、医科四大门类,各评出前三名。

然后用基础知识类的题目,评出总的名次,决定最后的魁首、榜眼和探花人选。

殿试固定在玉堂殿举行,会有专门的考官现场考试,也会有文武大臣们临时加题。

若是正常的年份,皇帝还会进行亲自考核,但今年陛下只能是做做样子了。

当然如果他兴趣好的话,可以把题目写在纸上。

为了让太子刘瑾有一定的参与感,刘志决定让他在殿试时出一道题。

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刘瑾向来少年老成,身姿笔挺的坐在大殿上,表情严肃凝重。

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在座的谁也不敢小觑他。

参加殿试的人数并不算多,只有五十人,工科农科和医科各十人,由于参与文科考试的人数最多,所以评出了二十人。

经过一轮紧张的考试之后,最后文科评出六人,其余各科评出了前三名。

在整个科举考试之中,前面的环节都有可能存在舞弊行为,但唯有殿试这一个环节,没有任何水分参与的。

无论多么牛皮的人,也不可能在满堂文武百官以及皇帝的注视下搞鬼。

因此能被选到玉堂殿来的五十个人,绝对都有着真材实料,是这次大考之中的佼佼者。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渔港春夜 男欢女爱 我有一柄打野刀 亿万婚宠:老婆,你好甜 世界不需要魅魔拯救 众神世界从虫族开始崛起 魔法种族大穿越 抗战之烽火 重生都市之犀利天师 我体内有个修仙界 高手下山祸害师姐 科技衍生 傲世临仙:从氏族崛起开始 穿成八零异能女 全民魔女1994 我在东京养赛马 余生遥向晚 柯南之我只是想找份工作啊 软软娇妻驭恶夫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醉枕三界 刀笔吏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钢铁界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犬子汉高祖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逍遥侯内 玄宇宙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迷踪谍影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明末之我若为王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学名张好古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红颜劫:乱世情殇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家父吕奉先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大晋霸主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靠读懂人心立足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大汉兵王 男扮女装为祸人间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共赏清歌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txt下载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